• 125阅读
  • 0回复

田坛呼唤“伯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4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田坛呼唤“伯乐”
本报记者任建民
中国田径协会秘书长尚修堂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田径水平上不去,相当一部分教练员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田径大省——辽宁省体委主任崔大林“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全国最好的教练队伍是排球和乒乓球项目的教练,而田径场“千里马”不多,关键在于缺少“伯乐”。
屈指可数的辉煌
回顾近年来中国的田径,取得突破性成绩的项目屈指可数:
朱建华在1983年6月至1984年6月,一年内连续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米39的高度至今令国内选手无人望其项背。其教练是胡鸿飞。
黄志红、隋新梅、张榴红、李梅素等一批女子铅球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佳绩,其中黄志红曾夺得世界杯、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田径大奖赛总冠军等,成为中国田径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她的教练是现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的阚福林。
中国竞走先后获得世界杯、奥运会的团体和个人冠军,中国第一枚田径奥运会金牌、中国第一个男子田径世界冠军等诸多突破均来自竞走,陈跃玲、徐永久、阎红、关平、金冰洁、王妍、高红苗、谷燕、黎则文、赵永胜等一大批运动员在长长的道路上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与泪水,其“开山鼻祖”是王魁。
而马俊仁带领的辽宁女子中长跑队给中国田径带来的是一个最高峰,其给世界田坛乃至世界体坛带来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王魁的执著追求
1978年,王魁被辽宁省田径队聘为竞走教练时已48岁,离退休还有12年,王魁着手制定了一个12年计划。这个分三步走的计划把目标定为夺取全国冠军、赶超亚洲先进水平和夺取世界冠军。当时,王魁的宏大目标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来自底层的教练急于立住脚跟的做法。
为实施这一计划,王魁还制定了12条管理措施。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一切与竞走无关的东西都列为队员的禁区。他对女队员说,把脸抹那么白有什么用?他要求大家在起床后几分钟之内必须站到操场上,从而根本没有打扮的时间。他在训练时“偷偷”潜入队员宿舍,把所有的化妆品“扫荡”一空。
王魁后来也承认,他这样对队员太“残酷”了。但这种不近情理的严格,使他的12年计划顺利实施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魔鬼教练”的称号。但是,这位“魔鬼教练”也是同样对待自己的。他与队员同吃、同住,一同在路上走。他要求队员不想与竞走无关的事,他自己的脑子里整天只有竞走。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王魁近年来也调整了他的方法。以王妍为例,这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学生”从15岁时就跟着王魁训练,如今15年过去了,师徒保持着父女般的感情。今年已66岁的王魁已经当了整整20年的竞走教练,他说还要成立一个国际竞走俱乐部,八运会之后就挂牌,目标是为2000年奥运会培养冠军。
水平再高,心思不在也不行
胡鸿飞今年已经72岁了,在肇庆和成都赛区,我们都能看得见这位可敬老人的身影。除了朱建华,他还带出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牛健。现在,上海的20多位有跳高天赋的孩子集中在他的俱乐部里训练。“我已经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胡老的话说得平常,可如果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怎么能从一位银行职员、后来的小学体育老师,培养出朱建华这样的运动员呢?他如何能从培养朱建华的实践中总结出颇具特色的跳高理论,进而指导牛健等年轻选手呢?他又如何能战胜癌症病魔,继续发挥余热呢?谈到这一点,牛健只说了三个字,“没的说!”
阚福林事业心的体现与上述两位出自基层的教练有所不同,他靠的是科研组,靠的是与队员的亲密配合,靠的是长年累月田径场上的风吹雨打。他是温和的,温和得队员敢和他称兄道弟,他是谦逊的,成果都被他说成是科研组的共同努力。
崔大林说:“水平再高,心思不在这上面也不行。当初把王魁和马俊仁从基层招到省里,也是看中了他们的干劲。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干就干得最好。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省里有个以前搞海模的教练,叫王晓,特别能干。我们琢磨根据辽宁人的身体特点,搞羽毛球能行,就让他带,又从福建聘了一个教练帮他。结果先后培养出了韩健、陈昌杰、李永波等世界冠军。”
不可否认,教练员尤其是田径教练员很苦,他们整天在露天的操场上被风吹雨打,被日头暴晒。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之外,记者还认识很多田径教练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田径教练的报酬太少,与足球等项目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除了个别人,不管是屡获世界冠军的还是默默无闻的,田径教练员没有人富起来。
但这决不是混日子的理由。国家田径队一位教练员,研究生毕业,精通外语,训练水平也是世界一流。他每个月只有几百元。他说:尽管我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比例,但我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干一天,就要对运动员负责,对田径事业负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