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科学精神:科普片的灵魂——大型科普片《世纪末的回顾》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4
第10版(文化)
专栏:

  科学精神:科普片的灵魂
——大型科普片《世纪末的回顾》的启示
李桂杰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普热不断升温。科普类图书有《科学与人译丛》、《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库》、《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科普刊物如《科幻世界》前几年门庭冷落,今年的势头也十分看好。比较而言,科普类影视片的生产要远远滞后于纸介出版物,残留在成年人印象中的还是50年代的获奖国产片《小蝌蚪找妈妈》、70年代的翻译片《向往将来》等。所以,由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北京电视台、北京博润文化科技发展中心、世界华人联谊会影视制作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科普专题片《世纪末的回顾——灾难与进步》无疑将在90年代的水准上,给老少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部30集专题片实际上是一部20世纪科技史的音像教材。每集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一个科技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从有关的自然灾难到克服灾难的技术思路,再到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背景,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尤其是每集2—4位两院院士的现场采访,使该片具备了厚重的历史文献价值。如《鲜血凝就的翅膀》一集以飞机为主线,描绘航空技术和航天工业的发展史。解说词说道:人类对飞翔的渴望几乎与自身历史一样长。差不多每个民族的神话中都有人飞上天的种种描述,如中国的嫦娥、古希腊的代达罗斯、阿拉伯文学中的“飞毯”。从中国王莽时代到800年前的英国,以及近代的意大利、土耳其、德国,不断有人设计出形形色色的翅膀,试图像鸟一样飞起来,却大都失败了,不是壮烈牺牲,就是摔成残疾。1896年,德国人李林达尔驾驶悬挂式滑翔机时不幸坠落死于医院,临终遗言是:“要想学会飞行,就要作出牺牲。”人类飞行的翅膀从一开始就是用鲜血凝成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固然需要非凡的想象力,但更需要伟大的献身精神。看到这里,青少年观众不能不为之动容,对科学和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搜集了大量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事件,如电脑一集从“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谈起,遗传工程一集浓墨重彩讲述克隆技术的是与非。
难能可贵的是,该片贯穿着一种深沉的科学哲学思维。第一集《百年回眸》揭示了这么一种似乎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20世纪把许多古代神话所表达的人类千年梦想都变成了现实,像“千里眼”(望远镜、雷达、卫星),“顺风耳”(电话、无线电、光缆),“飞毛腿”(汽车、火车、磁悬浮列车),腾云驾雾(飞机),登月(航天飞机),超越时空(电脑、网络、多媒体、模拟现实);另一方面,20世纪也是灾难深重的世纪,且不说那两次用改良的武器技术支撑的世界大战,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出现了水质大规模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核污染等“新瘟疫”。在这里,该片显示了制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灾难与进步是不能分开的一对矛盾。没有人会喜欢灾难,但没有灾难,进步也缺少了直接而强烈的刺激力!鹿群把狼视作祸患,但没了狼,鹿群不再狂奔也就不再强健,因安逸而退化是鹿群更可怕的灾难。”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的迟计指出:“本片与西方某些悲观主义的科学观不同。西方人可能更为关注科技过于发达所导致的种种新的社会问题,而中国从近代以来就饱受科技不发达之苦,科教兴国是历史的结论、全民族的共识。我们坚持一种乐观的、昂扬的基调。片中所述的各种灾难只是一个个引子,克服灾难的出路只能在于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据了解,该片在编写脚本的时候,聘请了一些人文学者参与创意和构思,使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互为补充、交相辉映,避免了不少科普片诗情的匮乏和文字的粗糙。本片制片人、北京博润文化科技发展中心的李贺秋总经理认为,以往的一些科普片偏重于科技成果的知识介绍,而本片则着力于科学思想、科技意识及科学价值观的阐发,力图在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上为我国科普宣传乃至科技发展作出一份独到的贡献。这么一件功在民族的事业也吸引了世华国际实业投资公司加盟。联合摄制的各方已经商定,该片除了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外,还将面向全国发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