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向商业银行转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5
第2版(经济)
专栏:

  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
——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向商业银行转轨
新华社记者刘健通讯员李林赵喜朝
从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农业银行面临着诸多矛盾,首先是长期以来农业的低效益造成农业信贷投入质量不高,大批政策性和行政命令式贷款形成呆帐、死帐,农行不良贷款一度居高不下;其次是随着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继分设,农业银行的市场占有份额变少。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存款和贷款余额都只有原来的1/3。
优势仍在农村
农业银行应该如何进行新的市场定位?河南一些基层市、县农行近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优势,一味强调向城市发展,向工业倾斜,不仅没有发展起来,还造成不良贷款比例明显提高,综合利息收回率下降。相反,在豫东皮革加工基地、豫西苹果基地等一些地方,农业银行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利用信贷资金支持了一大批以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的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了收入,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农业银行的优势在农村,进入市场也不能丢掉这个优势。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傅春生告诉记者:“农业银行存款主要是从农村中来的,支持农业的方向什么时候也不能偏离,当前要把重点放在扶持一批新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才能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
选准了市场定位,他们确定信贷工作重点从注重支持数量增长型转向支持规模效益型项目,从支持农产品单一环节为主转向支持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从资金分割使用、粗放经营转向资金集中投入、集约管理。他们计划今后每年拿出新增贷款的30%,收回再贷部分的40%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灵宝苹果全国有名,开始当地农行主要是支持果农集中连片种植,以量取胜。随着苹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行贷款方向转向引进新品种和嫁接改造老果园。1994年以后,为解决果农的销售难,他们又在当地支持兴办了两家大型苹果加工企业,生产苹果浓缩汁和苹果饮料。这样支农,贷得出,收得回,越贷越有甜头。
优化信贷结构
金融系统信贷资金“年年盘活,年年不活”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难题。1995年,焦作农行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推出“信贷资金风险区划管理”,在贷款规模分配和资金调剂上,优先安排低风险区,适当支持一般风险区,从紧控制高风险区,严格限制乃至停止最高风险区的信贷资金投放。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风险区划的档次和当地信贷资金的注入直接挂钩,盘活资金由银行一家的事变为政府、法院、企业和银行的共同行为。焦作市各区、县、乡、村层层成立盘活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各级法院抽调100多名干警,成立了30多个巡回法庭,对拖欠户分门别类进行清欠。博爱县曾被农行划为信贷最高风险区,县委、县政府于是积极支持清欠,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个县就降为“信贷一般风险区”。
风险区划管理实施两年来,焦作市的高风险区和最高风险区由以前的10个下降到现在的1个,农行的不良资金比例由1994年底的40%下降至目前的21.8%,盈利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1996年,省农行在全省推广风险区划管理办法,在存款增加、信贷管理日趋严格的基础上,全省农行系统的不良资金比例一年就下降了15个百分点。
美化外部形象
CI战略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形象工程,主要包括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1994年,三门峡农行在全国金融界率先实施CI战略。
三门峡农行首先树立鲜明的企业理念。他们根据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客观要求,形成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经营宗旨、经营方略、管理准则等为内容的企业理念,全行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职工把自身发展和银行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其次是培育优秀的企业行为,推行文明用语、站立服务、礼仪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文明服务项目。前年初,该农行对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录像专题片的形式进行曝光,调离、辞退了6名违纪员工。
随着CI战略的深入,三门峡农行在全市金融系统的新增存款占有比例由1993年的23.5%上升至1996年的45.7%。省农行因势利导,在全省农行系统推行CI战略,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金融界。去年10月,农业银行总行在三门峡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在全国农行系统推广实施CI战略。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