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水涨才能船高——八运会女排决赛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3
第8版(体育)
专栏:

  水涨才能船高
——八运会女排决赛观感
本报记者许立群
锐意改革生机重现
看过八运会女排决赛的行家们都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国内女排队伍终于从近年来的低谷徘徊中攀升。
这次比赛是在中国排坛锐意改革并初见成效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国家体委决定在八运会中对大球项目在计分上给予倾斜政策,不少地方不仅遏止了球类项目的急剧滑坡而且加大了投入。本次女排决赛共有12支球队参赛,亲临赛场观战的省(市)级体委主任竟达15人,各地的重视可见一斑。
去冬开始推行的全国女排联赛,使各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技战术水平有所提高,为在八运会赛场上展现较高的水准打下了基础。上海、福建等队比起联赛时有了更出色的表现。
本次比赛实行了新的赛制(即两次单循环赛加上一个交叉赛),使得每场甚至每一局比赛都至关重要,各队不敢丝毫懈怠,每球必争,竞争十分激烈。这既避免了打假球现象的发生,又大大增加了比赛可视性和精彩程度,令观众满意。
挖掘人才重在培养
本次比赛的所谓新人其实在去年联赛中已纷纷亮相,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她们早已有了七八分的了解。
没有出色主攻手是近年来困扰中国女排的一大难题。本次比赛主攻手们表现平平、强攻不力。连孙玥、李艳这样的国家队主攻手都没有一锤定音的把握。
新人中,上海队的张静引人注目。18岁的张静身高1米90,是国内各队中身材最高的主攻手,攻击点高、力量大,经过联赛的锤炼已日显成熟。郎平认为她“是棵好苗子”,“但最终成才还需磨练,还要靠个人的努力。”
为完成新老交替,起用新人乃大势所趋。
长时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郎平第二,期待着一个巨星从天而降。但即使是在郎平的全盛时期,更具威胁的是她的灵活多变的攻击点和出色的扣球技术。如果仅从主攻手的弹跳、力量等方面看,郎平并不优于同时期美国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
客观地说,眼下身体条件好、有潜力可挖的年轻选手不难发现。与其说缺乏优秀的主攻手,不如说缺乏对主攻手的锻造。距2000年奥运会还有三年的时间,新人进步的快慢将决定中国队座次的高低。
放眼世界顺应潮流
应清醒地看到,标志着中国女子排球运动最高水平的八运会决赛同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队要重夺世界冠军必须顺应当代排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在高度和力量上有所突破。
中国女排固有的快速灵活多变、讲究整体配合等打法曾为中国队赢得过辉煌的成绩。但时代在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一定要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才不会落伍。
对此,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已有深刻的理解,但这并非是一个国家队主教练就能解决的问题。
排球运动的发展对球员的身体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素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只有从选材到业余训练直至专业训练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才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本报上海6月1日电)(附图片)
上海女排夺冠后,队员喜极而泣。新华社记者张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