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酷爱真理的伟人——拜谒托尔斯泰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酷爱真理的伟人
——拜谒托尔斯泰故居
唐进修
默立在长满青草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土墓前,耳际仿佛响起这位文学泰斗临终前的自白:“我爱真理……非常……爱真理。”
过去,我只知道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获得“艺术之神”的美誉;小说《复活》则被尊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顶峰”,但对托尔斯泰的人品却知之甚少。今年4月,随江泽民主席访问托翁故居(见上图)后得知,托尔斯泰不仅作品不朽,而且人格高尚,其毕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
疾恶如仇
托尔斯泰兄妹五人。小时候,他们爱玩一种“魔棍”游戏。大哥尼古拉讲述过一个传说,在山谷旁的树林里,埋着一根绿色的“魔棍”,上面写着能给世人带来幸福的“秘密”。托尔斯泰从小就立志找到这种“秘密”,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幸福快乐。
托尔斯泰说过:“所有不能舍弃的事情当中最不能舍弃的,是探求人类生存的真理,以及坚定地信仰真理。”他一生追求社会公正、平等、博爱。然而,他所目睹的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暴政,官僚的腐败,官方教会的伪善,农民的贫困。整个俄国犹如一座人间地狱。托尔斯泰给一位朋友写道:“俄国是丑恶的,丑恶、丑恶。”在这个国家到处都发生着“原始的野蛮行为”和“不法之事”。
托尔斯泰不但憎恶沙皇专制制度,而且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侵略和压迫弱小国家的罪行,也深恶痛绝。故居陈列室摆放着一篇托翁谴责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起义的文章,题为《不许杀人》。文中严厉斥责了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的那种非正义的、残酷的、违犯和平宗旨的大屠杀”,怒斥“他们在中国的强盗行为”。同时,托翁对苦难深重、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严于律己
兄妹分家时,列夫·托尔斯泰分到2.2万亩土地和330个男农奴。但是,托尔斯泰认为,人活着,不是为了要求别人为自己工作,而是为了服务他人。靠土地私有发财是罪恶的。他还认为,人民群众遭受的种种苦难,是由“老爷们”造成的,他们是有罪的。他把自己也归入这些罪人之列,常为自己过着“老爷生活”而苦闷,因而决定参加体力劳动以赎罪。
他每天起得很早,生炉子,收拾屋子,到井边打水。他经常下地干活,扶犁,使耙,锄地,间苗,样样精通。他还会栽培果树,饲养牲畜,甚至为牲畜配种。大画家列宾所画的那幅《托尔斯泰在耕田》的油画,现在还挂在故居陈列室。
托尔斯泰还常常帮助贫苦农民收割庄稼、运草和盖房。有一次,他为寡妇阿尼西娅运草时,被大车碰坏了腿,伤口溃烂化脓,发烧40℃,有10多天无法下床,直到3个多月后才勉强一瘸一拐地走路。
1883年和1888年,托翁庄园附近两次发生火灾,许多农民的房子被烧毁。他亲自参加救火,奋力抢救农民的财产,灾后积极组织救济,帮助灾民盖房。那时托翁已年过花甲。
离家出走
故居负责人、托尔斯泰的第五代孙子弗拉基米尔指着一个小房间对参观者说:“我的老爷爷就是从这里出走的,而且再也没有回来……”
那是191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老人唤醒小女儿亚历山德拉,开始整理东西。她是唯一知道父亲去向的人。托尔斯泰要她保证不把他的去向告诉任何人,包括母亲在内,并给妻子留下一封信,说明出走是必要的。
19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从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变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这般寄生虫的生活。”“我对大多数人——农民、漂泊者,以及那些懂得生活的人的生活,都十分了解并非常热爱。”托尔斯泰发誓要自食其力,哪怕是做一个漂泊者也好。他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放弃自己作品的版权和稿费。但是,他的决定遭到家庭特别是妻子的反对。家里人说托尔斯泰疯了,社会上也这样传说。这使托翁十分苦恼。他曾多次想离家出走,都因怕给家人带来痛苦而未走成。这次,他终于破釜沉舟了。
那时,托尔斯泰已82岁。由于路途劳累和风寒,他得了感冒,后转为肺炎,最后病逝在一个小火车站上。
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他被安葬在那个埋藏着“魔棍”的峡谷旁。尽管伟人生前未能找到那个绿色的宝物,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