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丢掉幻想走向市场——十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0
第1版(要闻)
专栏:

  丢掉幻想走向市场
——十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焦然本报记者江世杰
近一个多月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单位,以“深化改革,振兴国企”为主题,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了邯郸钢铁公司、长虹电子集团等十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些企业涉及7个行业、9个省、市,都是在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它们有的是在与外国同行激烈竞争中崛起的强手,有的是亏损行业中奋力扭亏为盈的尖兵,有的是率先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样板,有的是在市场竞争风浪中焕发青春的老企业。它们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艰苦卓绝的种种努力,具有普遍意义,对搞好整个国有企业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启示之一: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市
场,勇敢地投身市场竞争。
现在已经闻名遐迩的邯郸钢铁公司,1990年与许多企业一样,出现了经营亏损。邯钢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等”、不“靠”、不“要”,毅然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坚决“推墙入海”,率先把市场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从而迅速扭亏为盈,走上了“三改一加强”的兴旺之路。
第一汽车集团是个有44年历史的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较早地把“以生产为中心”的车轮转到了“以市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不断自觉调整产品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终于形成了中型车、轻型车、中高级轿车、普及型轿车四个完整的产品体系,成为全国经济效益十强企业。
纵观当前处境困难的部分国有企业,其困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走向市场的坚定信念,缺乏投身竞争的勇气和本领,没有及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在“等、靠、要”中失却了自己的优势,错过了可贵的市场机遇。
启示之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不能避难趋易图轻省,
而应该勇敢地向改革难点发起冲击。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行十几年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已经明显地暴露出来。例如,富余人员过多,人浮于事,就是导致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通病。深受富余人员过多之累的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和焦作矿务局,自1992年起就把“减人增效”、“下岗分流”作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重头戏”来唱。他们一方面下大力气把采煤这个主业搞好搞活,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发展非煤产业,妥善安置下岗人员,最终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并驾齐驱,而且非煤炭企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到总人数的一半。1996年,兖州矿业集团一跃成为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中的“龙头”;被称为“特困中的特困”的焦作矿务局,这一年实现了煤炭部规定的“三年扭亏”目标。
与兖州矿业集团和焦作矿务局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减人增效”是进行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以及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实行“减人增效”的过程也是加快技术进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因而缺乏攻克这个难点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它们至今依然身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之三: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找准自己的“切入点”。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然而对于一个具体企业来说,两个转变先“转”哪个?转变体制从何处入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哪里下刀?这些都不可能有一定之规,而要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次报道的十家企业中,长虹电子集团和秦川机床集团是军工企业,前者仅10年时间就成长为我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其“秘诀”是“事事先想一步,招招先行一步”;后者15年来一直高效发展,得益于每一步改革都敢于乘“头班车”。
燕山石化公司解决“设备日趋老化,技术相对落后”问题,跳出了“铺新摊子,起新炉灶”的窠臼,转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装置,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的科技效益型道路。上海三枪集团6年间资产运行规模扩张10倍,销售收入扩大12倍,经济效益猛增100倍,它的“法宝”则是依托名牌不失时机搞兼并。总之,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转变的“切入点”也就自然不同。只要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就一定会“殊途同归”地实现既定目标。
十个先进企业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许多方面。例如,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要有高瞻远瞩、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来推进改革、加强管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十分正确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关键在于谁早一点转变观念、丢掉幻想,谁就能早一点争取主动,早一点走向市场,早一点获得发展。我们相信,十个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必将进一步增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