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日内瓦归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09
第4版()
专栏:

日内瓦归来
本报记者 吴文焘
五、“走马看花”
本来,我打算在七月二十六日中午到达华沙后,趁着周总理和代表团的同志们拜会波兰党政负责同志们的当儿,去游览一下四年未见的华沙。可是,由于飞机的耽搁,当我和几个同志到达时,雨后的华沙已近黄昏了。第二天(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代表团由波兰政府的负责同志和重建华沙的总工程师陪同,在访问市郊拖拉机工厂之后参观市容;遗憾得很,由于一个临时的约会,我又错过了机会。
吃中饭的时候,代表团回到“别维德尔”宫的寓所来。我看到周总理和其他代表与顾问同志们且走且谈,坐下来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华沙重建的速度、规模、计划性以及在建筑中保存和发扬民族形式等问题。显然,周总理是很受感动的。他问:
“谁是诗人?写一首诗吧!”
利用下午华沙市各界人民代表欢迎周总理大会以前的两个小时,我终于走马看花般地看了看人民的新华沙,自然地联想到一九四七年我第一次路过华沙时的情景;就和三、四年前我看到的模样儿相比,华沙也已经变得更丰硕、更美丽、更富有文化了。
一九四七年夏天,华沙还在开始医治它那惨重的创伤。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建筑都在战时被德国法西斯破坏了。傍晚,我跟着当时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在市区绕行一周;若干战前繁华之区,竟是蒿草丛生,寂无人烟了。一九五○年我再到华沙时,还没有听说什么“宪法广场”、科学文化宫……;在旧城区和像电影“华沙一条街”里所反映的过去犹太人民居住区,工人们还多在辛勤地清理着废墟;巨大的华沙汽车制造厂还像是刚在奠基……;今天,一切都不同了。过去在计划中的,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了。
无法一一列举那无数新的工厂、国营商店、公共机关和住宅区。华沙重建的速度、规模……,就是波兰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缩影。不到十年,按照工业生产量来说,波兰已由战前欧洲的第十七位升为第五位了。那座高达二十余层的、作为苏联人民对于兄弟波兰人民的礼物的科学文化宫,象征着伟大的苏联政府和人民对于波兰人民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在建设自己祖国中的巨大无私的援助。华沙旧城广场区的修复——保留着原有的建筑形式并加以提高,是波兰政府和人民珍重民族遗产的具体表现。华沙和波兰的今天,证明当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时,他们会作出怎样的奇迹来!
我们赞赏“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同时也没有忘记:这是英雄的华沙和波兰人民在经历风霜后、在一定时期内不顾生活上缺少这个、短少那个,为了自由的今天,为了更幸福的明天,在统一工人党领导下努力奋斗的结果。
六、最高的奖励
七月二十七日下午四时,华沙各界人民代表集会欢迎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波兰人民的领袖、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贝鲁特同志亲自主持。周总理在听众不断欢呼中,讲述了他对华沙重建工作的深刻印象,并说:波兰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光辉成就是值得中国人民学习的。他感谢了波兰政府和人民在发展中、波间经济文化合作上所给予中国的帮助。从日内瓦会议,他谈到波兰政府和人民在恢复亚洲和平中的积极贡献,并宣称:正像波兰人民的关心亚洲和平一样,中国人民同样关心着欧洲问题的解决。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接着也讲了话。
这时,主席贝鲁特同志请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萨瓦茨基同志讲话。他的讲话的末尾,是向到会群众宣读波兰国务委员会的一项命令,内称:
“波兰人民共和国
为了表达波兰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间的兄弟之谊,
为了表扬他(按:指周总理)在世界持久和平事业中的功绩,
为了他在加强中、波两国人民的全面合作与真挚友谊中的功绩,
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
特授予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一级波兰复兴勋章。”下面是国务委员会主席和秘书的签字。
似乎,到会的群众事先并不知道在会议上有这样一个盛举。当萨瓦茨基主席读到“授予……勋章”一节时,群众的欢腾像暴风雨般地突然袭来。萨瓦茨基主席亲自将勋章佩在周总理胸前,给他带上一条红色的彩绸,并热烈握手。和在柏林时一样,周总理在致谢词中说明这个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奖励,主要是给予中国人民的。到大会结束时,群众高呼两国人民敬爱的领袖的名字:“贝鲁特、毛泽东!”、“贝鲁特、毛泽东!”十分动人。
两个有名的波兰歌舞团接着表演了十来个精采节目。他们用正确的中文歌唱了“东方红”;现在华沙的中国文化代表团里的周小燕,也用波语唱了一支萧邦的“少女之歌”,这使人有似在华沙又似在北京之感。是的,由于有着共同的情感和意志,由于有着两国共同的伟大盟邦苏联在中间,就使我们不仅在情感上、意志上而且也在地理上没有任何距离可言了。
七、莫斯科的声音
七月二十八日下午,我们飞抵莫斯科,周总理已于一小时前到达,并开始了对于伟大苏维埃国家领导同志们的拜会。
由于这次我们是在城区的中央机场降落的,所以当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时,高挂着红星的克里姆林宫、庄严美丽的莫斯科大学、苍翠的公园、闪着光亮的莫斯科河,……五颜六色,历历在目。这是我第一次得以高瞻远瞩地看到那可爱的苏维埃京城,心情自然是倍觉幸运的。
晚间,在莫洛托夫外长举行的欢迎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范文同副总理兼代外长的宴会上,我看到了马林科夫同志。他穿着一身淡灰色的西装,和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等同志一起,愉快、和蔼地和苏联的、外国的来宾们晤谈着。这里有着东西方各国的外交家和记者们。我所听到的苏维埃人彼此间、同外国来宾间的谈话和举杯祝福的声音,大都是围绕着日内瓦会议的成就,围绕着协商解决一切国际争端、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在互相尊重民族权利下和平共处、达到巩固的世界和平这样的题目。例如:人们举着杯子,通过法国的外交家们,向在促成印度支那和平中起了积极作用的孟戴斯—弗朗斯先生致意;通过英国和印度的来宾,向日内瓦会议的主席之一——艾登先生和尼赫鲁先生致意。只要愿意致力或有助于世界和平事业的,苏维埃人都愿诚心诚意地同他们合作。这是多么光明磊落啊!在日内瓦的三个月里,莫洛托夫外长所领导的苏联代表团,就是一贯传达着这种声音和意志的。
由于新闻记者不能进入日内瓦会议的会场,我从未看到过作为主席之一的、和在会场上发言的莫洛托夫同志。但是,人们每次总可以间接地听到他的声音的。不管任何微小的带建设性的意见,他都热忱地予以欢迎;只要各方面的意见接近了,他就主张把它作为讨论的基础,以期迅速达到协议……。他用事实和不可辩驳的逻辑,曾使以破坏会议为目的的杜勒斯十分尴尬,也曾使奉行美国意旨的皮杜尔面红耳赤。杜勒斯和皮杜尔们自欺欺人地以为伟大苏联的主张协商就是“示弱”,以为“实力政策”还可以到处兜售,顽固不化,执迷不悟,只有落得为全世界舆论所共弃,为法国人民群起而攻之了。
正如莫斯科的报纸上所反映的和苏联政府所一再提出的,今天还有欧洲的、亚洲的……问题有待协商解决,这也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关心的。日内瓦会议已经给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树下了良好的范例;如果每一个在日内瓦起了积极作用的与会者都应当受到推崇的话,那么,代表莫斯科的声音、苏维埃政府和人民意志的莫洛托夫外长,是首先应当受到推崇的。
二十九日上午,我随着由周总理率领的代表团同志们去红场的列宁—斯大林墓献花圈致敬,并瞻仰两位人类的导师、中国人民的挚友、苏维埃政权及其和平外交政策的缔造者的遗容。两位巨人安详地躺在那花岗石的陵寝里,各自穿着我们所熟悉的制服和元帅服,使人感到他们是在入睡了,心脏还在跳动着……。
晚间,参加过张闻天大使为周总理访问苏联并庆祝我国“八一”建军节举行的宴会,我们就忙着准备行装,好在黎明前动身飞向中途访问的最后一个首都——乌兰巴托去。 (下次续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