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香港:明天还是自由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1
第2版(经济)
专栏:迎回归话经济相连相依共发展

  香港:明天还是自由港
本报记者李建兴
6月1日,当记者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东侧,那座巨型的倒计时钟上,红色的数字显示,距7月1日还有30天。回归的日子就在眼前,全世界都在关注香港的未来。
最开放的自由港
弹丸之地的香港,是怎么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颗璀璨明珠的?国际经济界的共识是:自由港政策。
的确,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有今天的辉煌,与150多年的自由港历史密不可分。人们称香港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港。
所谓自由港,简言之,就是商品可以免征关税自由进出的港口。香港自由港政策的基本内容为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金融汇兑自由、人员出入自由、航运自由、低税制。与世界上其他自由港相比,这6个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以税收制度为例。香港实行低税制,每年税收总额平均不到当年生产总值的10%。税种简单,法律规定的税收项目少,仅7项20多个税目。税法简易可行。
贸易自由,一般商品进出口自由,对无形贸易也没有管制。除6种商品(酒类、烟、甲醇、碳氢油类、化妆品、不含酒精饮料)外,一般商品免征进口税。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世界各国的商人。来自香港贸发局的信息显示,香港已成为全球第八大贸易区。1996年,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829亿美元。目前,有972家境外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设在此处。香港对外贸易遍布全球220个国家及地区。
企业经营自由,任何私人都可以在港开办任何公司。企业开办自由、经营自由、用工自由、投资自由、价格形成自由。政府不插手企业的任何事务,只直接经营少数公用事业,如邮政、自来水、机场等。有一段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政策:你投资我欢迎,你盈利我收税,你亏损我不管,你犯法我抓人。
金融自由,货币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黄金买卖自由。香港的金融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使香港成为聚宝盆。目前,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第四大黄金市场、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第八大股票交易中心。在香港,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银行多于米铺。1996年,香港持牌银行数目达182间,接受存款公司的数目为124间,有限制牌照银行为62间,还有数百家外国银行驻港办事处等。到1997年4月底,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601家,市价总值35808.9亿港元。
自由港政策,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背靠祖国大陆的优势等,促使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旅游中心,推动香港经济走向持续繁荣。
明天更辉煌
香港回归后,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五大中心”地位不会改变,自由港的政策不会改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财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
金融制度不变。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十届年会上说,香港回归中国后的国际金融地位不但能够维持,而且还会得到加强。7月1日后,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取代香港金融管理局,也不会在香港设分行;继续维持港元在香港的法定货币地位及发行方式;香港的外汇基金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将继续开放。
税收制度不变。香港回归后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与国家税收是完全分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制定税收政策,管理特区的税收事务,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中央不干预香港特区的税收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税收全部由自己支配和使用,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
自由港的全部自由政策都不改变,并且还会得到加强。港人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香港中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说,香港回归后,香港经济将面临新的机遇。许多大型基建工程陆续展开,包括西北铁路工程,九号货柜码头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展开将会推动香港的消费,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中央政府代管的1600多亿港元的土地基金将会移交特区政府,令特区财政有足够的储备。只要香港继续维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经济仍会获得强劲的发展。香港商铺交易活跃租金升高也显示了港人的信心。香港国际物业顾问公司仲量行最新发表的物业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香港商铺交易活跃,租金上扬4%,已恢复到1994年高峰期的水平;而主要购物区的商铺售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上升了22.39%。
国际社会看好这里
国际社会也看好自由港的明天。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说,香港明天会更美好。前不久,香港最大的英、日、美三国商会对会员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会员公司看好今后香港的投资环境,将继续在港经营。目前把亚太区总部设在香港的475家美资公司中,40%将会扩大办事处。日本在香港的182家持牌银行中占43家,高居首位,若加上银行代办处,则总数比日本在纽约和伦敦设立的银行还多。
另据香港工业署预计,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代表处的外国公司,今年将比去年增长8.4%,达到2500多家。工业署认为,外商对香港回归后的自由港前景乐观,原因主要有:香港经济发展态势稳健良好,投资环境、基础因素极具吸引力;“一国两制”政策和基本法清晰、明确的规定,保证了香港现行经济、法律制度的延续和现有优势维持不变;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入,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诱人的前景。
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始终与祖国大陆紧密相关。在基本法的指引下,自由港的政策维持不变,一个更加繁荣的香港将呈现在人们面前。香港,明天依然是自由港。
(附图片)
压题照片:香港葵涌货柜码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