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从太空遥瞻东方之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1
第10版(科技)
专栏:

  从太空遥瞻东方之珠
戴昌达唐伶俐寇连群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一颗镶嵌在中华巨龙口上的灿烂明珠。它被英帝国强行掳去百年之后,将在1997年7月1日这个光辉的日子回归祖国,海内外的华夏子孙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并关心着她今后的繁荣稳定。
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视野。70年代初陆续升空的遥感卫星连续不断地传回覆盖全球的图像,让人们能够从太空高度一览无遗地观测地球的全貌,从而加深对地球上各个地区资源与环境的认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接收到的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TM数据,经系统成像处理、数字镶嵌、分段线性拉伸,最后合成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它直观地反映了香港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展示了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发展的灿烂前景。
背靠富庶的珠江三角洲
从卫星图像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香港位于三角洲的东南端,北毗深圳,西隔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与对岸的澳门、珠海遥遥相望,扼守珠江大门,背靠富庶的珠江三角洲,与辽阔的内陆腹地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巨龙口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著名鱼米之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7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奇迹的取得,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推动。
香港回归后,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与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的互补作用。距离不远的深圳港口条件很好,可以作为香港港口的补充,分流超负荷的客货流量。京九铁路的建成和京九直达火车的开通更把香港和首都、内地紧密地连结起来。今后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的实现,香港更可以利用整个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发展的后方,形成一个更大规模、更具战略意义的经济区域,通过它把香港的市场、资金、信息、管理与内地的制造能力、科技力量以及人才、劳动力的优势结合起来,构成香港—珠江三角洲—内地紧密相连的战略格局,这样香港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地的资源、人力优势,转化为香港的产品与产业优势,支持和促进香港新兴产业与新兴行业的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前景十分令人鼓舞。
面向浩渺的太平洋
香港东、南、西三面为海洋环抱,从图像上看出港湾曲折多姿,周围水域清澈且深,这些都是珠江口其他港湾所不能比拟的,真不愧为堪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齐名于世的三大深水良港之一,展示了极佳的天然避风港与淡水湾的风貌。
1842年,腐败的满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屈服于英帝国压力,签订了耻辱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再割让南九龙半岛,1898年又被迫将新界地区租给英国,租期99年。从此英帝国依靠香港的优越地理条件与充沛人力资源,逐步把香港建成英对华、对东南亚和东亚的贸易基地,以及向太平洋以至全球的转口贸易港与东方金融中心。
现在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中心之一,客货运航线穿越四大洋,连结着全球各主要港口,据说其忙碌程度仅次于荷兰的鹿特丹港,但如按集装箱通过量计算,则超过鹿特丹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码头。
独特的城市结构
在香港地区卫星影像图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由于自然条件与历史因素造成的香港地区独有的城市结构模式。香港主体包括香港岛、南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另辖约240个大小不一的离岛,面积共1000余平方公里。香港岛位于南端。北部濒临维多利亚港的平原低丘区开发最早,密集的建筑群鳞次栉比,随地势变化基本上呈东西向伸展,山坡山顶普遍覆盖着繁茂的植被,仅能窥见零星的建筑物与裸地的影像。这些都意味着这个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九龙显然早已成为香港地区的商、贸、交通中心,街道密集,在放大到1/5万的卫星图像上也仅能依稀辨认某些街道的走向。闻名于世的启德机场位于九龙市区中东部观塘海滨,主跑道伸入海中3公里,宽约300米,蔚为壮观。自北向南穿越九龙市区的广九铁路至南端终点尖沙咀红?车站见有宽广的东站广场,有公路通过海底隧道与香港本岛相连。九龙市区西面滨海码头不断填海扩建,与一个小岛(名昂船洲)已经相连,将会有更多的深水泊位。再往西,紧挨最大离岛——大屿山北,填海在建的香港新机场规模将更加宏伟,连结新机场至九龙的道路和跨海桥梁已经建成。
新界是香港地区最北,也是所占面积比重最大的部分。北隔深圳河与深圳相连。境内丘峦叠嶂,人烟相对较稀少,仅滨海及广九铁路与几条主要公路沿线可见到村镇与建筑群影像。新界是港、九地区的主要淡水供应地,深圳水库输送给港九地区的淡水首先进入新界。因此保护好新界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今后整个香港特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附图片)
香港卫星影像图章文毅制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