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雨写珠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1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雨写珠海
江昊
珠海的历史是雨写出来的。湛蓝九天,那如洗的蓝是让你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广度体味出来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谁造如此境界?当然非天雨莫属。甘霖时至,荡涤尘埃,空气洁净了,天就远了。不仅洗碧空,也洗地面。外地人常说,珠海很干净,洁净如洗。这对地面的夸赞,寻觅因由却也有不少缘自天上。
岁月悠悠,历史是有厚重感的。当你攀爬珠海不高的山坡,看见漫坡横躺竖卧巨石,粗细杂陈草木,石是黑的,树是黑的。树皮皴裂,巨石嶙峋,一色的苍苍,一色的峥嵘,那是雨水涂抹的赭黑,是雨水镌写的沧桑啊。珠海的雨,不只给生活增添喜剧,更给生活昭示着悲壮的崇高。择地而坐,目抚树石,巨石万年,幼石百载,寿不过百岁的人如果拿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自然做个对比,也许会理解,有什么东西,是时间所不能改变的呢!苏东坡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毛泽东说:“只争朝夕!”变与不变,短暂与长远,哲人的智慧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就在于他们所说所见的,全藏在凡夫俗子熟悉的事物里吗!
我在珠海领教过一次大雨,那是到码头去送客人,起初,雨是被听出来的。地上突然有了响动,微缩了的吧吧声,零落却有韧性。循声往天上看,雨就砸下来,击到脸上,竟有痛的感觉。我和客人发声喊,飞速朝房檐下躲。前脚踩进一间铁皮棚屋檐底,后背已被淋湿,不过就是几秒钟的事。刹那,天撼地摇,水不是从天上泼,更不是从天上掉,而是从天上射下。击打地面的轰鸣早分不出点声,亿雷轰万炮炸的震动直让人揪心,铁皮棚还能撑得住多久不被击穿?没有如墨的天空,视线所及只是迷蒙的水墙,模模糊糊倒比完全看不见更让人产生疑窦与颤栗。没有闪电,少了划破黑暗的那瞬间的指引,天便仿佛塌了。
我和朋友的脸白了。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北方的白雨,南方的霖雨,霹雳闪电,瓢泼大雨,见过不少,然而那都是雨啊,属于能用生活常识去概念的范畴。今天这,还叫雨吗?实在是妖怪祭出了法器,在宣泄它们深藏于天巅地底的狰狞呢。诺亚的方舟呢?瞬间,我们失去了自我,尚存一念,就是对上帝的呼唤了。天上的射击仍然在地面得到回应,被击中的一切都撕心裂肺的呐喊。我们终于也喊出了声:“啊!啊!”胸腔咽腔鼻腔共鸣,气流上冲,我们才又恢复了自己存在的知觉。我们醒悟了,上帝在我们心中,人人都想得到拯救。我们迅速加入到铁皮屋主堵漏加固的行动中。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递绳搬砖的举动还在忙忙碌碌呢,响声忽然就沉寂,雨停了。走出屋外,天依然是那个天,尽管灰蒙如盖,却照样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远。地却变得清新,了无尘埃。水声潺潺,街道边向暗沟奔去的水湍急透亮,让人如见峻岭小溪,几乎就要去寻觅深谷鸟鸣了。稍远处的泄洪沟里才汇涌着浊浪,记录着雨水荡浊涤污的劳绩。远近几棵老榕树、嫩芭蕉,肥硕的叶上滴淌着晶莹的水珠。一切都在向人们昭示着朝阳复出后的清新与灿烂。
朋友是从北方到珠海联系工作的,我也来自北方,却因来珠日久已算是土著了,便调侃地问他:还敢来珠海吗?朋友沉吟片刻,昂首向天,嘴一张,我和他不约而同地朗诵出来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高尔基《海燕》中的名句。朋友才说,内地省会城市好好儿不呆着,奔来这海之角,不就是为奔一场摧枯拉朽的洗礼与除旧布新的变革吗!
汽笛声声,朋友走了。后来看报载,那场豪雨是本地七十年来未曾有过的。
珠海,是块非常美丽的土地。美丽的珠江就是在珠海入海。珠江源自云南东部,挟云贵高原之势向东南沿海低地奔来,激流澎湃势不可当。江由溪来,溪由水聚,水由雨积,雨则是大海向天空蒸发的水汽,是大海孕生的骨血,江便是海之子。儿行千里向母归。珠江奔来了,奔向母亲,奔向归途。千万里的路途,历尽坎坷的步履,到了珠海到了家门口,该一头扎进母亲怀里,该声声喊娘音动天地,却不,珠江和珠海相聚,却安详宁静。身临其境,你就会看到,珠江入海静无声。许是为了站在门外,手扶门框屏息胸腔的激荡,许是为了止步小院,猜测一下母亲容颜有多大改变,许是为了沉淀一路尘埃,许是为了吻遍家乡泥土,将到海边,将到家门,珠江却猛然缓了步子,展开身子,奔腾的主流一分为五。五条舒漫的支流,散了一泻千里的气势,网状分布,向母亲海徐徐靠拢。如果乘船到海上,离岸不远,看江与海,两色水的交融不形于外;绿与蓝的置换,不着痕迹。没有浊浪排空,只见水光潋滟;不听高声相向,只闻呢喃低语。呵,大自然的亲情,尽在不言之中,这博大的从容会感动一切人的。母亲海之所以将骨血奉献蓝天,遣他们去千万里之遥,就是希望儿女重返家门时已历经锤炼长大成人,绝不希望他们作小儿女状啼哭乞怜呵。
珠江到珠海入海,年水流量三千四百一十二亿立方米,大部分在流经当地人称为“门”的五个海口入海。五门是金星门、磨刀门、坭湾门、鸡啼门、虎跳门。
江是雨之笔,江在珠海写出了阡陌纵横,水网交错,稻穗金黄,蔗林浩荡;江从内陆来,自然也写着那儿大地对甘霖这海洋之子的企盼与渴望了。
中国人崇尚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珠海被选作改革的窗口,作为内地向现代化迈进的实验田。莫非与大海的涵容、江河的书写,有着某种遥远的关联?珠海有雨写的过去、现在,必定会写出更加清新璀璨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