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香港,为你百年说从头——记“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大型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2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为你百年说从头
——记“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大型展览
本报记者马利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革命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分分秒秒,像飞奔的马蹄,直逼7月1日零时。
5月30日,“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的大型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中央大厅拉开帷幕,给全国上下“庆回归”的热浪,又添了一道风景。
连日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有百岁老人,亦有学前稚童;有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同胞,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平均每天5000多名观众,最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夏燕月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是自红岩魂展览之后,博物馆迎来的又一个参观热!”
记者看见负责票务的杨燕同志正忙着给印刷厂打电话:“请再加印10万张入场券!”开始,他们估计5万张入场券就差不多够了,谁知,刚开展几天,加印的5万张又快售完了。
夹在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里,记者被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热情深深感染。100年过去了,怀着悲壮的情绪,今天,人们再一次和历史对话!
浓缩百年情感的大厅
横跨大厅,垂天而挂的巨幅五星红旗,使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感!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下,长10米,高2.5米的电脑喷绘香港全景,展示着辉煌、繁荣和宁静。
展览共分“痛失香港”、“休戚与共”、“走向繁荣”、“回归之路”和“喜迎回归”5个部分,分别以图片、文献、实物一一重现了百年来香港走过的历程。
记者沉浸在百年前的屈辱里,望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抄本,看着殖民侵略者的屠刀砍落的中国同胞人头的图片,感到不寒而栗。人群中不时发出轻轻的叹息!
我们的香港!我们的九龙!我们的“新界”!
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吴淞炮台守将陈化成;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林则徐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火;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过强敌!三元里抗英斗争的领头人林福祥在《上祁宫乞即收复香港书》里大声疾呼:“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
100年了,我们似乎在这里还能听见那振聋发聩的呐喊!在虎门炮台的火药缸、铁炮弹前,似乎还能感到它的灼热!
这斗争一直延续到省港大罢工的10万民众大游行的队列中;延续到抗日烽火中港九大队女游击队员的营地里!
1934年出生于香港九龙的邓泽林先生,看着展览,心潮起伏。他说:“由于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香港蒙受了150多年的耻辱。外国列强把中国称之为睡狮、病狮,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为所欲为!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上富强之路,使中国成了一头醒狮、雄狮!”
展览随着年代的变迁,使人们重新目睹了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谈判时的难忘情景。在“回归之路”部分展览中,观众得以重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基本法的诞生、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组。
从历史的深处走过来,人群中的叹息逐渐变成了欢快的笑声和由衷的自豪!
邓泽林先生看完展览,以诗抒怀:“香江百年耻辱缘由民穷国弱,明珠一日荣归皆因狮醒龙腾。”
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
令人惊叹的是这次展览中有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首次与观众见面。这些文献、文物,以真实无误的记录成为历史的铁证,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近代史课,1200平方米的展厅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时,人们曾遗憾难以见到当年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真本;当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时,带走了这些民族耻辱的记录。这次展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首次拿出了当时清政府关于这几个文件的稿本和原始抄本。
在珍存这些文献的展柜前,人头攒动,有的轻轻念着条款,有的细细摘抄。灰黄的纸张,流淌的是一个民族受难时的血泪!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反映香港民众斗争生活的许多实物和在香港出版的进步期刊、图书,都使展览的历史氛围变得格外浓郁。
记者随着人流伫立在1972年3月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给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的一份函件前。函件指出,香港、澳门,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这份函件,使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为以后我国通过外交途径同英国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望着这份函件,我们深深敬佩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香港回归日近,我们就更加怀念他们为这一伟大胜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夏燕月副馆长介绍说:“这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共有100多件档案珍品与观众首次见面。使展览具备了更高的品位。还有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方方面面的实物展品,又增加了展览的知识性、普及性,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受到教益。”
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知史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鉴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从甘肃伟亨矿务局马蹄沟煤矿来京的陈新峰看完展览,在留言簿上感慨地写道:“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一段痛心的历史,使我们有了一个清醒的头脑!”
万众翘首迎回归
在展览的“喜迎回归”部分中,我们看到我国各族人民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内心喜悦的作品。有少年儿童的书法,有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制作的香港鸟瞰模型盘;有针织作品,也有刺绣作品,每一件都是一片庆祝!
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亲自带来了庆香港回归吉祥物:粉色的中华海豚妈妈与小海豚,小海豚藏在妈妈的怀抱中。多么可爱的形象,多美好的比喻!
在这次展览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在大厅里站立着的邓小平同志的一尊蜡像。蜡像翘首远望,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背景是香港的海湾层楼,脚下是鲜花簇簇。
参观的人群,纷纷来和小平的蜡像合影,留下难忘的情景。
小平同志以他超凡的智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世界创造了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典范,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重!他生前曾经说过,香港回归以后,要到祖国的这块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现在却成了世纪的遗憾!香港回归在即,看着他的蜡像,想着他的功绩,人们心中充满怀念与崇敬。
从展览的第一部分看到第五部分,百年历史,如一场悲欢离合的梦;情感的色彩,由暗夜渐次进入清晨,迎来旭日东升!
记者问一位年轻的观众有何印象,他回答说:“像一部交响乐,丰富,深邃,让人们难以平静,又让人深思,促人投身伟大的创造!”
在留言簿上,国务院参事、百岁老人陈修和写道:“祖国香港,欢庆回归,和平统一,华夏光辉。”他写下的是吉祥的祝愿!而6岁儿童霍小云,用稚气的笔体写下“盼回归”3个字,表达的是纯净的、美好的期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