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从教授到国际法官——访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法官王铁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0
第6版(国际)
专栏:人物专访

  从教授到国际法官
——访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法官王铁崖
本报记者何刚
初夏微风吹拂下,5月的阳光有些温和。在北京中关园一套古旧而洁净的寓所里,北京大学国际法教授王铁崖不时起身听电话。自5月23日从纽约归来,他家里的电话便没有安静过,不断有亲友和学生致以问候,祝贺王老师新当选第二届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法官。坐在客厅里,84岁的王铁崖教授神情温和,思路敏捷。
王大使相邀王教授
今年5月,设在荷兰海牙的第一届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11名法官完成4年任期。作为中国提出的候选人,王铁崖教授与其他18个国家推荐的国际法学家共同参加选举,由联合国大会投票选出第二届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11名法官。联合国共有185个成员国,加上具有投票资格的观察员国,根据有关规定,当选者的得票数应多于94票。5月中旬,王铁崖教授接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学贤大使打来的电话,得知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照会,将投王铁崖教授的票。为确保顺利当选,王大使邀请王教授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
在王大使的精心安排下,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专门举行了3次招待会,特别邀请那些对王铁崖教授了解不深、尚未表态的外国使节与会。招待会上,王铁崖教授侃侃而谈,与德国、加拿大及非洲国家的30多位使节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王教授的儒雅风度及对国际法的深刻见解引起热烈反响。正式投票前夜,王大使告诉王教授,已经有近100个国家的使节明确表示,支持您当选新一届法官。
王教授当选王法官
不过,连王大使都没有想到,选举情况比想象的还要顺利和圆满。
5月20日,160多个国家的代表对19名候选人进行投票,大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中国国际法学家王铁崖教授获得123票,居第四位,当选!
“我当时很高兴”,王铁崖教授告诉记者。“坐在大会代表席上的王学贤大使回过头来,兴奋地直向我挥手。观察席上的几位外国朋友也拥过来同我热烈握手。”
票数前3位的法官分别来自意大利、美国和英国,3人都是第一届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法官。因此,在新推荐的候选人当中,王铁崖教授的票数实际上第一。回到中国代表团驻地,王学贤大使便高兴地说:是王教授的风度和学识征服了那些犹豫的使节们。
谈到此,王铁崖教授温和地笑了。他深情地提起40年代参加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70年代起先后担任国际法院法官的倪征?、史久镛,第一届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中国籍法官李浩培,他自豪地说:“我能够当选,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国际法学者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和知名度。但我想强调的是:这更反映出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不可替代。”
想起了纽伦堡
王铁崖教授告诉记者,上任后,他将出任上诉庭法官,不参与审判庭的具体审判,而是负责上诉及对有关国际法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和解释。
为了说明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情况,王铁崖教授谈起了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法庭。他认为,同盟国建立纽伦堡法庭,审判那些被盟军扣押的法西斯战犯,得到全世界的支持,取证和审判都比较顺利。而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审判就困难得多,多数被审判对象至今缺席,要扣押很难,加上有关审判的争议极多,法官们的工作将相当辛苦而繁重。
虽然研究、教授了近60年的国际法,参与过外交部有关国际条法的研究与制订,并有过大量的国际学术活动,著作等身的王铁崖教授还是谦称自己正在“充电”:熟悉国际法庭的工作程序,深入研究前南问题涉及的国际条法。他说:“动身之前这几个月,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他的确异常繁忙:作为北京大学教授,他至今还带着10名国际法博士生,其中有两人将在6月进行论文答辩,有3人在撰写博士论文,都需要他悉心指导。他还在进行一个准备了几十年的重大工程:撰写三卷本、百万言的《国际法》,他说他要赶在上任前完成第一卷《国际法引论》。明年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当了50年的北大老师,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他希望献上自己的学术新成果。
“到海牙后,要同我保持联系,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都行。”握别时,王铁崖教授矍铄的神情,不觉让人忘记了他已高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