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人类未来的衣食住行食在二十一世纪餐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0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人类未来的衣食住行
食在二十一世纪餐桌上
本报记者顾玉清
21世纪的餐桌上,食品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保证营养,一盘菜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平衡搭配。当然,也可能如同科幻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一个人只要吞下几粒片剂,就能满足一天的营养需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崛起,各种“功能食品”将应运而生。优质的畜、禽、水产品、植物等,以及各种不同口味的美食,都可能被复制出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研机构正致力开发的生物食品,可调节人们的生理功能,刺激免疫系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日本利用生物技术已经开发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生物米”。美国已培育出重组基因蔬菜、大豆和西红柿等,并逐步走向商品化。
食品的变化促使人们的饮食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50年代,人们的饮食主要追求数量与营养;60年代,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讲究方便、实惠,开支更多地转向衣、住、行;70年代,饮食的丰富与趣味性的增强,“富贵病”明显上升;8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健康饮食受到普遍重视,健康食品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各类健康食品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中增加了20倍,1994年约达805亿美元,占全美食品销售额的32.5%。时下,在国际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健康食品包括: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高钾铁、淀粉限量和无添加剂等食品。此外,无污染食品、有机食品以及野生资源天然食品,也悄然向人们走来。
除了营养与保健受到重视外,爱好在未来的食品消费中将起决定性作用。人们通过“食物裂化”(即分离与复合),将创造出更多的全新产品,以便给消费者提供充分的选择。然而,新口味产品和习惯爱好之间的演变又将是矛盾和缓慢的。未来食品制作的标准化,无疑将影响个人爱好的多样化。新奇口味食品往往会受到传统爱好的抵制和冷落。据调查,可口可乐除外,上市新口味产品要战胜传统口味习惯至少需要5年至10年。因此,要想尽快赢得顾客,商家需在服务和推销方面作出双重努力。
21世纪,乌托邦式的美食学将不太流行,人们将更多地选择营养、卫生、方便的配餐和定做食品。这种新的用餐形式,有赖于建立一种“中心厨房”和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随时能够提供热一下就能享用的多口味饭菜。据统计,目前,法国人均每天用于做饭的时间约半小时,而2000年以后,据说7分钟就能准备一个5人的小型宴会。此外,人们将走出厨房,变用餐为消遣。现大约有60%的西方人每周至少进饭馆用餐一次,专家们预言,随着餐饮业的发展以及“假日饭店”的兴起,外出用餐的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吃,正朝着更科学、更丰富、更方便的方向发展。但是,未来用餐食谱化并不排除“大饱口福”,购物网络化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去逛商店。因为,生活是因人而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