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4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简介
在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文章发表之际,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和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60周年,由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与首钢共同举办的“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于5月下旬在首钢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50余名专家学者,以振兴中华、毋忘国耻为主题,从历史、文化、民族、学术等背景角度,深入探讨了爱国主义形成发展和现实意义。
许多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一般地可以理解为这样的思想和行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故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这样的思想境界称之为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行为表现称之为爱国英雄,这样的人称之为爱国主义者,这样的教育称之为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久远的历史之中,产生在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族种认同的思想基础之上。它是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凝合剂,使各族人民团聚、融合在民族的大家庭中,历经长期的战争劫难和社会动荡而不分离。
有的学者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前后延续,又不断发展,增添新的内容。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者那时候反对的是本国异民族的压迫,并且和忠于君主密不可分,带有局限性,因此他们的爱国行动往往以悲剧告终。鸦片战争时代的爱国主义者则以反对外国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为内容,其意义更加深远,但仍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到了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者则把推翻清政府,作为爱国主义的内容,因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近代历史上的许多抱有爱国愿望的志士仁人并没有找到拯救国家的正确方案。“五四”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选择了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主义者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接受马列主义并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今天,爱国主义更加充实,并且具有许多新的内容:比如,今天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今天的爱国主义必须具有改革开放的内容;今天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紧密结合的;等等。
有的学者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振兴中华,毋忘国耻”。自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以来,它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今天,“振兴中华”仍然是包括海内外一切爱国者参加与支持祖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鲜亮的旗帜。一些学者还指出,要振兴中华,必须毋忘国耻。通过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曾经任人宰割、欺侮、压迫的耻辱,从而可以进一步激发起爱国的热情,鼓舞大家的斗志,为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宏伟目标更加努力奋斗。
(章仲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