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一串晶莹可爱的红樱桃——听刘淑芳第一张CD专辑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4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歌台舞榭

  一串晶莹可爱的红樱桃
——听刘淑芳第一张CD专辑有感
吕远
本世纪50年代的前半期,是我们共和国的花季。多年战火烧过的大地上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各个解放区的传统文艺、各种民族民间文艺以及欧美各国的优秀文艺作品,都在共和国的阳光下展开了绚烂的花朵。在纷繁的花群里有高雅华贵的芍药牡丹,也有粗犷泼辣的山茶木棉。在北京的花苑里有一枝红杏惹得举国注目,那就是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
其实,如果人们仔细鉴赏时会发现刘淑芳不是一枝土生土长的杏花,而是一株像是从外国艺苑里移植来的晶莹可爱的红樱桃。是土生的红杏也好,是移植的樱桃也好,她赢得了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喜爱。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刘淑芳的歌声事实上已成为在中国的大地和天空中飘盈得最多的歌声之一,也是现在50岁以上的人们最眷恋的歌声之一。
刘淑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共和国的阳光,50年代的雨露和中国人民温暖的生活土壤,是她能开出鲜艳花朵的客观条件,但能不能开出花朵或什么样的花朵,则决定于刘淑芳的劳动态度。大家知道,她是学西洋发声法出身的,也曾出色地演唱过欧洲古典作品,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把欧洲发声技巧带给她的明亮、圆润、纯净、透明的音色,同民族语言规律以及民族美学心理甚至某些民族声乐韵味巧妙地融会贯通,从而塑造了一连串成功的声乐形象。我们在听她唱《鸽子》、《宝贝》等外国歌曲时往往没有明显的“异国感”,倒有时觉得她唱的是有点异国风味的中国歌曲。这里有她使用民族语言的技巧,也有她表现我们大家普遍心理的民族感情。一个成功的声乐家,她一定是表现了民族普遍道德感的内容,一定是使用了民族喜爱的形式,一定是符合了民族的审美需求。刘淑芳常常把外国的作品,通过她的二度创作,使之成为能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象,从而成为我们的文化财富的一部分。这是她在我国声乐事业上的出色贡献,也是她在经历了40年风雨之后仍能为我国千百万人民群众记在心里的原因。
历史永远是曲折的。共和国的花季之后,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狂风暴雨,刘淑芳像其他歌唱家一样花凋叶残。浩劫之后,70年代末期开始,共和国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虽然岁月在艺术家的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北京大花苑的墙头又伸出了那一枝人们熟悉的“红樱桃”,她那一串可爱的红色果实,依旧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美丽的光泽——这就是我面前这满满一组在中国大地上飘盈过很久的刘淑芳演唱歌曲的CD唱片。这些歌曲使我感到刘淑芳的民族感情依旧年轻充实,充满自信。为此我愿意为她写下这篇小文,并祝愿她的艺术心灵上永远不会有皱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