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谭盾、马友友与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携手《交响曲一九九七》将在北京奏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5
第4版(副刊)
专栏:乐坛盛事

  谭盾、马友友与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携手
《交响曲一九九七》将在北京奏响
北京观众将于七月五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领略一部庆祝香港回归的交响音乐作品。届时,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将与作曲家谭盾一起,演奏专门为回归盛典所作的《交响曲一九九七》,大提琴家马友友也和他们同台演出。
谭盾的《交响曲一九九七》,是七月一日香港举行的回归庆典晚会上的重头戏。而这次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是由除合唱部分之外原班人马结束香港演出后的再度聚首,使首都观众得以感受那个沸腾的回归之夜的欢庆气氛。
成立于一九八七年的亚洲青年管弦乐团(AYO),由一百多名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青年音乐家组成,多在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其中许多人被国际乐坛认为是演奏界的“未来之星”。他们在许多国家的演奏都受到好评。一九九四年,这个团曾与西班牙钢琴家拉罗查、小提琴家林昭亮在北京举办过两场协奏曲音乐会,给北京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七月五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交响音乐会之后,将在北京的世纪剧院和西安、武汉、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举办巡回音乐会,然后再赴韩国、日本。这是一九九七年亚洲音乐舞台上的一件大事,韩国小提琴家金永旭与他们合作。
《交响曲一九九七》是谭盾的新作,全曲分为“天、地、人”三个乐章以及终曲“和”,曲长约五十五分钟,七月一日香港回归庆典晚会上将演奏其中的一个乐章作为开场曲,整部交响曲在七月四日于香港文化中心亮相。一九七七年在湖北省随州发掘出来的曾侯乙编钟将作为主要乐器贯穿作品的始终,有几百人的儿童合唱和独唱,唱词寓意中国、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品中的大提琴独奏由马友友担任,旋律有如历史证人在诉说着百年沧桑,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反复出现在作品中,交响曲还运用了一段香港庙会的原始现场录音音响效果。一年前,谭盾接受了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范徐丽泰的邀请,为回归晚会作曲。他与马友友协商良久,终于选定了湖北的编钟作为作品的主线。“我是长沙人,对楚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一些主要作品如《离骚》、《九歌》等,都有楚文化的烙印。编钟自一九七八年出土之后,我就为它迷惑,梦想了十九年。”谭盾曾如是说。
人民大会堂的演出由文化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美国华人百人会主办,北京太阳文化传播公司承办。(周一文)
(附图片)
作曲家谭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