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警惕厄尔尼诺的袭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3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警惕厄尔尼诺的袭击
本报记者张友新
近来,从各国气象学家到普通百姓,对气候异常的议论多了起来。议论之一便是厄尔尼诺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最近发表报告说,过去几个月热带太平洋上大气和海洋数据表明,目前已出现了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的“早期征兆”。
厄尔尼诺是南美洲西岸和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种异常增温现象。国际海洋学认为,月平均海温值与多年平均海温值之差为正的则称为正距平,反之为负距平,如果东太平洋海域月平均海温距平值连续3个月至6个月以上等于或大于0.5摄氏度,这就标志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日本气象专家们指出,太平洋厄尔尼诺监测水域今年3月份月均海面水温比常年高出0.1摄氏度——这是1995年7月份以来月均海面温度第一次升高,4月份海面水温上升0.4摄氏度,5月份比常年温度高出1.3摄氏度,而正在向东移动的太平洋西部暖水,在水深约150米附近的水温比常年高6摄氏度左右,所以,可以说目前已进入了厄尔尼诺的“成长期”,今后很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厄尔尼诺现象”。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海洋研究机构预测,“明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将达到顶峰。”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未完全弄清楚。但一般认为,这是由东赤道太平洋海域的海洋扰动而造成的——由于海面信风异常减弱,表面海水运动减慢,下部海水上翻减少,导致海水异常升温;随着海温、气压的变化,东赤道太平洋的一些地区暴雨成灾,同时发生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此外,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一些科学家还提出了其他的种种解释。
据不完全统计,近百年来已出现了16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2年—1983年,影响范围几乎波及全世界,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199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当时日本出现了冷夏和暖冬的反常情况,导致稻谷等农作物的减产。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2年至7年出现一次,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90年代的前5年中有4年处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之下,只有1995年—1996年没有发生。
厄尔尼诺的发生往往伴随出现全球性气候异常,包括美国西部连降暴雨、中部热浪滚滚,秘鲁和厄瓜多尔倾盆大雨,太平洋中部出现猛烈飓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非洲部分地区久旱成灾,或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导致森林火灾,或频频发生火山爆发。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及时预报很重要,它有利于水利、能源、交通等部门和广大农民做好准备。我国专家们最近指出,由于这次强度偏高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沿海今年将发生3次—4次灾害性风暴潮,并且所及岸段会向北扩展;这些风暴潮将影响到广东、福建、浙江及江苏、上海、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我国海洋局要求有关方面提高警惕,安排好生产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