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幸睹盛事慰平生——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4
第2版(香港回归专版)
专栏:访谈录

  幸睹盛事慰平生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本报记者郑固固
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二十四天,记者登上香港开往番禺南沙港的“南沙38号”轮,随船采访了爱国企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
人逢喜事精神爽。说起回归的话题,霍先生很兴奋,他说:“我们一班老朋友,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爱国爱港,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环境下,备受排挤、打压,但是,我们坚持过来了。如今我已经年逾古稀,能够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亲身经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真是三生有幸!”
霍先生告诉记者,对于他这样的爱国商人,港英当局一直是另眼相看的,动辄给以颜色,予以“封杀”,甚至放风要“递解出境”。所谓经济“不干预”政策,其实都是假的,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当年尖沙咀星光行大厦的经营,就受到当局百般刁难,租户被列入黑名单,设备进口受到无理限制,甚至连电话都不许装,逼迫低价将大厦出手。一九六五年,现在太古广场的那块地盘实行全球招标,霍先生一举中标,但当局寻找借口就是不批。一九六八年,霍先生与董浩云先生联手修建一号集装箱码头,当局又横加干涉,要求发展商保证每年不少于二十万个集装箱,而那时全香港也不够这么多集装箱,银行也不肯贷款。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你要爱中国,他就刁难你。
“爱中国是有罪的,这就是那时香港的政治情况”,霍先生感慨地说,“他们可以封杀我的生意,但这颗中国心怎么能够封杀得了呢?”
航船划破海涛,翻起长长的白色浪尾,驶出了维多利亚海港。船舷上一面五星红旗猎猎飘舞,在蓝天大海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霍先生说,回归是每个中国人都高兴的事。这是最基本的民族感情。香港人始终是中国人,香港是我家,我们的根在中国。这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的。过去到外国,填入境表格“国籍”一栏时,常常感到困扰,既不能填“中国”,又不愿填“英国”,只好填上“无国籍”,很不舒服,却也无可奈何。
从起草基本法,到预委会、筹委会、推委会,霍先生一直站在香港回归工作的第一线。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回归在即,平稳过渡已成定局。他分析道,现在香港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都很好,过去某些人预测的那种可怕景象不但没有出现,反而比预料的好得多,社会稳定,经济频创新高。特区政府的领导班子已经搭好,行政长官办公室、行政会议和临时立法会的工作,都在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按部就班地进行,并且得到广大港人的普遍支持。前些年移居外国的港人大批返回,显示了人们对前景的信心。事实上,最令人有信心的是两点: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社会进步,以及中央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这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本保证,也是人们具有信心的依据。所有的耸听危言都在事实面前烟消云散。事实教育了人们,事实获得了人心。
航船驶进珠江口,从虎门大桥下穿过,岸边的威远古炮台巍然屹立,余威犹在。这个当年林则徐、关天培销烟抗英的小镇,如今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近年来,霍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关心这里的建设,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儿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是他对“金锁铜关”的反思,更是对祖国的挚爱。(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