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多做“善”字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4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多做“善”字文章
田力夫
“善”字包含多层含义,如善良、亲善、爱惜、友好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注意在“善”字上做文章: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当然,“善”字还包含着擅长和善于的意思,体现着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深刻内涵。
多谋善断。领导的首要职能是决策。决策对头了,是对人民大有益处的好事、善事;决策失误,好事就办不成,有的就会成为坏事乃至恶事。正确决策就要多谋善断。“多谋”是“善断”的基础,是审时度势,谋划决策目标和方案的过程。它要求统筹全局,“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着眼长远,如前人所说,“深计远虑,所以不殆”;周密思考,对相关因素不可说“没有想到”;全面运筹,既有实现目标的主体性方案,又有预防意外事变的应急、应变措施,“先作万全之计,然后图强。得之则大,不得则自全”。“多谋”要落实到“善断”上,主要是善于正确选择决策方案和决策时机,即在空间上合理调配力量,在时间上有效把握机会。
知人善任。决策是由“人”制定并贯彻执行的。“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把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付诸领导实践,就要在“知人善任”上下功夫。“知人”是“善任”的前提,也是一道“难题”。自古以来,许多名家大师都曾为解此题耗费心血,作出答案。姜子牙提出“六守”、“八证”;庄子提出“九征”;诸葛亮提出七种“知人之道”;刘劭则提出鉴别人才的“八观”、“五视”。凡此种种,结合今天的实际,不过是“四看”:一是自己看。领导者对于拟任用的干部,一定要亲自了解,亲自考查,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二是群众看。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对干部的优劣最有发言权。识人、用人应当贯彻人民公认的原则。三是看政绩。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干部的主观努力见之于工作实践的一种客观结果。看一个干部的德才,归根到底要看他对人民所做的实际贡献。四是看全面。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求全责备。要有举大功不记小过、举大善不咎细瑕的眼光和胸怀。知人,必须看到人才的差别。德有大小,才分高低。根据人才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是“善任”。
从善如流。不论决策还是用人,仅凭领导者个人的聪明才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外脑”,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择善而从。古代先贤在这方面有很多创造,不但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而且形成制度。现代社会,咨询业日益发达。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和批评“不请自到”。面对如此众多的“顺耳”、“逆耳”之言,领导者当冷静分析,判别意见的好与坏、可行与不可行,切忌一听逆耳之言便火冒三丈,凭个人好恶取舍。对于确属正确的意见,不管提意见的人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像激流无阻那样迅速照办。这就叫从善如流。做领导工作,最怕“鸦雀无声”。鼓励人们多提意见,提好意见,广开言路,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做到了这一点,领导工作岂能不“善”!
善始善终。为人民做“善”事永无止境,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意识。具体到领导工作,就要讲究善始善终。一个好的决策制定出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矢志不渝地贯彻下去,不能朝令夕改,半途而废,更不能无疾而终。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共产党做人,就更要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前后一贯,也就是善始善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民族有一些人做一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全民族从上到下人人做好事。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个“难”字搬掉。其基本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此,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人人都来多做“善”字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