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享受“阳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4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享受“阳光”
高巍
淄博矿务局职工孙敬佩,妻子半身,女儿先天性残疾,1990年他又在井下受伤致残,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危难之时,一支由15名青年组成的自愿帮困队,每天为他送一次水,三天买一次菜,每月买一次粮。寒去暑来,这些年从未间断。
不要以为这是好人好事的典型,其实这只是由煤炭部和团中央联合发起的“阳光工程”活动中发生在矿区的普通事例。自1996年1月开始实施这项工程以来,煤炭行业有20多万职工参加了“阳光工程”志愿者队伍,为近7万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伤残人员提供了服务。
服务站里电话忙
许多矿务局建立了阳光工程服务站。站内设置热线电话、医疗卫生器材及文体娱乐用品,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并设置各种登记卡册,做好志愿者服务记录。服务站下设服务小组或服务队,对老矿工进行走访慰问、帮干家务或应急服务。如果老职工有急事求助,拨打服务站的热线电话,便可得到及时服务。
焦作矿务局80多岁的张大娘无依无靠,去年元宵节老人突然感冒发烧,她给服务站打了一个求助电话。服务队员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及时把她送进了医院,并轮流在大娘身边守护了四天四夜,直到大娘出院。
“一助一”亲如一家
“一助一”是指将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结合起来,把服务对象落实到具体的志愿者,定服务关系、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签订服务合同,特别是对孤寡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许多矿区把离退休人员、伤残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把志愿者按特长分类,按照志愿者特长和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合理结对。
淄博矿务局退休工人王成浩儿女都不在身边,青年志愿者程培新与他结成对子后,经常上门帮老人做家务。老人因病去世后,小程又与其妻子马宝芬结成对子。马大娘接受笔者采访时,提起小程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说:“小程这孩子就像俺亲儿子一样,一周来看俺一次。来了啥活都干,擦地、打煤坯、生炉子,从来不闲着。有时他上班忙,就让媳妇带着小孩来陪俺。上次俺病了,他让媳妇来陪俺住了五六天,洗衣服、做饭,啥活都干。俺老伴去世后,要没有他小两口,俺真过不下去了。俺就像又得了个好儿子,得了个好媳妇。”
既“输血”又帮助“造血”
在实施“阳光工程”活动中,不少单位和职工自发捐款捐物,资助特困离退休和伤残人员,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许多单位还建立了“阳光工程”基金。他们在给困难职工“输血”救济的同时,还摸索“造血”的路子,如帮助困难户办小卖部、搞服装加工、开办餐饮点等,让困难户真正解困。
焦作矿务局小马矿伤残职工洪祖宪因工伤截了一条腿,他家中有两个孩子,爱人又没有工作,一家人只靠洪祖宪每月300多元的收入勉强度日。矿上资助洪祖宪摆摊卖菜,一年多来,他家开始走向富裕,如今再也不用吃矿上的救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