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毒品万万尝不得”——访萨波潘青少年戒毒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6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毒品万万尝不得”
——访萨波潘青少年戒毒所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清晨,记者走出瓜达拉哈拉市飞机场,要了辆出租车直奔萨波潘青少年戒毒所采访。路上,司机见我打听戒毒所的情况,便严厉地对我说:“毒品可碰不得,快戒了吧!”原来,他误认为我是前来求治的外国人。
走进戒毒所的大门,护士托雷斯小姐将我引进所长办公室。几天前,我在电话中与维克托·马尔克斯所长交谈过两次,了解到他从1983年创建戒毒所起担任所长,至今已有14年。他的办公室不大,墙上挂的50多张奖状和荣誉证书告诉我,马尔克斯的工作颇有成就。
马尔克斯介绍说:“萨波潘青少年戒毒所与其他国家的戒毒所不同,是一所集脱瘾戒毒、体能康复和心理及精神治疗为一体的非强制性戒毒所。”
参观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所特殊医院。戒毒所里医护人员穿白大褂,但看不到普通医院的内外科等诊室,只有6个心理和精神治疗室。药房设在大夫值班室的里屋,进出药品均由两人登记和管理。在我原来的想象中,戒毒所定是门卫森严,“瘾君子”可能会冲着我骂脏话、做鬼脸,但这里既看不到耸立的高墙和密布的铁丝网,也看不到狂喊乱叫的病人。马尔克斯解释说,病人入院前先要进行心理和精神检查,精神病患者不在本所收治之列。戒毒所对病人的要求:一是自愿戒毒,二是治疗过程中不得再尝毒品,否则便“开除”出所。
目前在这个戒毒所接受治疗的“瘾君子”共26人,其中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16岁。戒毒所有食堂、图书馆、健身房等,病人住集体病房,一人一床,卫生间公用,更衣柜每人一格,不得上锁,便于监督和检查。在病房的墙柱上,记者注意到戒毒所6月份为病人安排的活动日程表,除了体能锻炼和搞卫生外,其它时间以社会活动为主,如到学校进行戒毒宣传等。马尔克斯解释说,我们注重病人的心理和精神治疗,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让他们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了解社会对毒品的公愤。
中午时分,记者在院子里找到几位愿意交谈的病人。20岁的胡安已有8年吸毒史,入院才23天。他说:“我在戒毒所已度过了最困难的前三周。我要开始新生活,我要一次戒毒成功。”卡洛斯是洪都拉斯裔人,今年30岁,吸毒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记者遇上他时,他正要到值班室去办出院手续。他说:“我经营广告,10个月就挣了5万多美元,但自染上毒瘾后,只有吸毒的念头,钱都扔给了毒贩子,事业上走下坡路,整天头疼、肌肉疼,瘾头上来时连骨头都疼,体重减了25公斤。现在好了,我又成了一个正常人了。”我问卡洛斯:“当你即将走出戒毒所大门时,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他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回答说:“毒品万万尝不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