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迈向统一富强的新纪元——献给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7
第1版(要闻)
专栏:

  迈向统一富强的新纪元
——献给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
新华社记者何平赵卫吴明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当150多年前的虎门销烟凝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庄严雕像,当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浓缩成天安门广场东侧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分分秒秒,当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化作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把目光投向那一刻——
公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这是百年历史的隆重庆典。
面对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在洗雪百年耻辱的同时也在向历史发问:我们是怎样走出昨日的黑暗,又将怎样迈向灿烂的明天。
百年国耻,今朝洗雪。香港从割让到回归的历史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统一与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今天,当我们掀开历史那沉重的一幕,悲壮的回声仿佛穿越了百年的时空,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仿佛就在眼前……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一方是18世纪就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当时最强大舰队的头号殖民帝国;另一方则是停滞僵化、闭关锁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正如当年马克思所深刻揭示的那样:“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最后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在向记者谈到这段历史时不无悲愤地指出,鸦片战争惨败之后,道光皇帝竟然还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如此封闭愚昧,怎能保住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在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屈辱记载:《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如同三把刀强行割占了中国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香港这颗明珠被镶上了大英帝国女皇的王冠。
接踵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相瓜分。著名国际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949年,旧中国对外共签订约章1300多个,其中不平等的约章竟占了一半以上!张海鹏所长指出: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惨遭沦丧,数十亿两白银被强行掠走,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劫难。
一个国家的领土可以被侵占,而一个民族的精神绝不可以被征服。与英国殖民者想用鸦片来麻醉中华民族的企图相反,虎门炮台的吼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人民,他们不畏强暴,奋起抵抗,救亡图存的斗争前赴后继,绵延不绝,其悲壮与惨烈惊天地,泣鬼神。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信念的林则徐,毅然销鸦片,固海防,逐英寇;面对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爱国将领不畏强敌,血洒疆场;在三元里,民众们举起了锄和镰同仇敌忾,奋起抵抗;在香港,“民情激愤,要求收复失地之声不绝于耳”……
“国势衰微而民气风发,积辱深重而英雄辈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航船虽几度濒危,但却历经风雨而终未沉没,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航船上始终飘扬着一面任何敌人都无法摧毁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那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次次反抗、斗争,一次次捐躯、流血,为了祖国的统一与强盛,中华民族在黑暗中艰难地探索,无数爱国志士为此前赴后继,奔走呼号:“革新变法”、“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但却时常化作“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长叹……直到爱国主义的旗帜被一个先进的政党高高举起,救亡图存的朴素情感同马克思主义真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华民族才找到了一条国家统一与强盛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亿万中国人民在长达百多年的探索中作出了选择。新中国的诞生,使一个被人宰割、受人欺凌的民族站了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使古老的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就在离当年清王朝所在地紫禁城不远的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对试图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这是中华民族积郁了一个半世纪的心声!
邓小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回答向全世界宣告,对于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迎接香港回归的倒计时实际上已经开始。
7月1日——一个神圣而又耐人寻味的日子。一段惨痛历史的终结与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纪念日在同一天,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向人们昭示: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经过反复探索和比较作出的必然选择,是使中国走向统一和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一国两制”,前无古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她的无私与博大、坚定与灵活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破解了一道历史难题
战争与和平,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由政治家们导演的、交替出现的一幕幕悲喜剧。
在解决国际争端和领土纠纷问题上,能否用对话代替对抗,用谈判代替武力,用理智代替流血,这是当代各国政治家们普遍关注的历史性课题。
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国领导人决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一方式就是“一国两制”。
1982年的4月到6月间,英国为争夺大西洋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同阿根廷发生了一场战争。如同古往今来的无数次大小战争一样,尽管胜利者得到了它所要得到的东西,但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个月后,挟着胜利者的余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
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他在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讲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台湾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邓小平还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从一开始就参加中英谈判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依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求同,就是求一个国家之同;存异,就是存不同社会制度之异。而作出这样的决策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来自哪里?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热爱,来自于对统一大业的执著追求,来自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比自信。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有哪一个政党,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胆略,这样的胸怀?
如果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经提出过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那么,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则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这一伟大创举变成了现实。近些年来,围绕香港问题在中英双方之间进行着一次次会晤、互访,一轮轮谈判、磋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原则与策略、坚定与灵活相结合,唇枪舌剑与握手微笑相交替。从过渡期的风风雨雨,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对于“一国两制”,海外一些人最关心的是它能否真正付诸实施,将来会不会改变?
邓小平早就以他的远见卓识郑重地向世界许下一个诺言:50年不变。他说:“这是有根据的,不只是为了安定香港的人心,而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的发展战略需要的时间,除了这个世纪的12年以外,下个世纪还要50年,那么50年怎么能变呢?……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既然这样,怎么会改变对香港的政策呢?”
可见,邓小平关于香港50年不变的主张是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连在一起的,是同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连在一起的。一个是“一百年不动摇”,一个是“50年不变”,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路线,“一国两制”方针就不会改变,也没有理由改变。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指出:有些人对香港回归后有点担心,但事实将会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已经颁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将会依法得到保障。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干预,我们坚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定会顺利进行的。
这不仅是一种决心,也是实际的行动。今年5月6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带头听取关于《“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讲座。江泽民指出,香港基本法是一部全国性的法律,不仅香港要严格遵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严格遵守。在不久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江泽民还郑重表示:“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我也要遵守香港基本法。”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诚意。
随着香港回归的日益临近,对港人来说,“一国两制”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过程。一方面,他们将继续维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和法律基本不变。另一方面,香港同胞将结束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生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一次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滔滔香江可以作证: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下,美丽的紫荆花一定会开放得更加鲜艳!
百川入海,天下归心。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有着举世罕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一段屈辱的历史即将结束,香港的历史就要揭开新的一页。
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游子,都沉浸在无比激动、兴奋和喜悦之中。他们以各种方式迎接祖国统一大业的这一里程碑,迎接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新起点。
漫步在香港街头,从那喜迎回归的一幅幅标语,一串串彩灯,一张张笑脸上,你能强烈地感受到游子归乡的急切心情。
与这日趋浓烈的欢庆气氛一同升温的是香港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据瑞士一家国际研究所的最新调查表明,香港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三大最具竞争力及创造力的地区之一。刚刚完成的一项大型国际调查认为,香港的经济自由度居全球榜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首次将香港列入世界先进经济体系。
如果说,香港的经济起飞是一个奇迹,那么谁也不能否认,这个奇迹出现的轨迹同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恰好吻合。权威人士指出,香港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首先是因为“一国两制”的构想已为香港各阶层和英国政界的有识之士所接受。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和香港基本法的诞生,使香港的前途明朗,稳定了人心,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内地的改革开放也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转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香港成为并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和保障。
越来越多的港人已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话表达了600多万港人的共识。不久前香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香港市民对回归后的政治信心指数为95%,经济信心指数为93%,是3年来的最高点。
人心思归。收回香港,不仅收回了丢失的土地、民族的尊严,也收回了人心,这就是:爱国爱港之心。
“回归”——这是今天海内外炎黄子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简单两个字包含着一个民族多么漫长的期待,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丰富的内涵。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整整等待了一个半世纪;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梦牵魂萦,把双眼望穿。香港要回归,澳门要回归,台湾终将实现与祖国大陆的统一。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台湾两岸直航促进委员会的姜思章说:“香港回归是台湾人民的最好教材。它告诉人们,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受外来欺压,才能洗雪过去的耻辱,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另一位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教授曾祥铎同样认为,如果“一国两制”能在香港实验成功,将对台湾人民产生重大影响。他说:“祖国的统一与强大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当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在21世纪出现于世人面前的时侯,谁不愿意成为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呢?这个愿望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金瓯补缺,香港垂范。统一大业,任重道远。肩负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清楚地意识到,香港的回归,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上的第一站。在香港问题上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将使祖国统一大业展现更加美好和广阔的前景。
黑头发,黄皮肤。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放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纵观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几度兴衰沉浮,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像巨人般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理想和信念;爱国主义,始终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不朽之魂。
百川入海,天下归心。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这是一位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的伟大儿子的声音。这声音,将永远激励我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迈向祖国统一富强的新纪元!
(新华社6月26日电)(附图片)
上图:住在港岛的冯家老小,兴致勃勃地过海来到九龙文化中心广场,参观设置在这里的九条巨龙。他们说,回归盛况在香港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他们要给孩子们多讲讲这次活动的历史意义,让孩子们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 本报记者 李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