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男儿当自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28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工厂破产了,45岁的残疾人王臣却不向政府伸手要照顾,而是自找出路。他常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请看——
  男儿当自强
杨桂芹
王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下岗再就业明星。他在市里盟里受表彰、做典型发言;他的事迹上了广播、电视、报纸;外地都有人请他去作报告。
当双脚残缺、驼背、身高不过一米三、体重不过30多公斤的王臣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没有人鄙视或怜悯他,人们把敬佩的目光、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命运似乎对王臣格外刻薄。小时候,他双脚烫伤致残,后来摔伤,成了“罗锅”,9岁时又患小儿麻痹症,瘫痪半年几经治疗才勉强站立。1990年,王臣的父母相继去世,过度的悲伤劳累后,王臣左脚感染溃烂,最后通过手术才保住。但这一折腾就是两年半,王臣为此欠下了1万多元的债。
1994年9月,王臣赖以生存的内蒙古海拉尔皮革厂宣告破产。随后,在毛纺厂工作的妻子也下岗回家。受着脚伤剧痛折磨的王臣此时欲哭无泪。有人出主意让他找政府,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国家会管的。他摇摇头:“政府也有难处,我不能再添麻烦。”
在“给孩子连根冰棍都买不起”的艰辛中过了半年,王臣振作起来,他说,天无绝人之路,我要靠健全的双手和做鞋技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臣先后借了1500元钱,把自己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变成手工作坊,开始生产皮鞋。在妻子的协助下,由一天做不出一双到能做四五双。
鞋做好了,还得销出去。王臣每天凌晨3点起床,骑自行车赶十几里路到早市抢占好位置摆摊卖鞋。海拉尔冬天气温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而且风雪交加,王臣从未打过退堂鼓。卖完鞋,他又忙着采购原料。往返20多里的路程,王臣要跑两次。刚植过皮的左脚还没结痂,总有鲜血渗出,疼得钻心。王臣的自强精神感动了鞋料店老板,一次就赊给他3个月的料,还送货上门。
“天下还是好人多。”王臣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1995年,王臣生产皮鞋1000多双,销售一空。还清债务,买了自行车,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去年6月,王臣租用了一间门市部,前店后厂,开办了“兴达鞋行”。他生产的皮鞋质量好,价格低,讲信誉,连外地的小商贩都来批发。
自己走出就业路,王臣首先想到帮助别人。他先后招用的4人全是下岗工人,效益好时每月人均开工资500多元。两个徒弟在他鼓动下也自谋生路,收益渐丰。
再就业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上半年,除去交房租金,王臣所剩无几。那天他说,门市部和早市已连续三天“眼蓝”,第四天早市上只卖出一双皮鞋,挣了3元钱,刚好够交税和卫生费。
“做皮鞋的人太多了,不下百十家。”不过王臣不愁。他说,我不能愁出病来,我得想办法。
几次到大城市进原料,让他眼界大开,他常念叨市场、信息、竞争等字眼儿。他说,我的皮鞋过时了。王臣现在最迫切的心愿是能低息贷到3万元资金,下一步他想生产中高档、款式新颖的软牛皮鞋。
王臣现在不愿意到处出头露面讲自己。不过每次讲时他都忘不了捎给下岗职工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做人必须自强自立。我能走出的路,你们一定会走出来,而且会比我走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