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商标转让“卡”在哪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1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日前结束的青岛首届商标展示交易会上,400多件可供有偿转让的注册商标竟没有一个找到“婆家”———
  商标转让“卡”在哪儿?
本报记者王政
提起商标转让,你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那些专门在注册商标上玩“空手道”的“商标倒爷”。他们抓住一些企业没有及时注册商标或没有及时续注商标的时机抢先注册,然后再向这些企业索要高额“转让费”。这种有违商业道德的事件在济南、杭州等地的企业中都曾引起过轩然大波。
然而,因资产重组或产品结构调整,我国企业目前确实有一批注册商标处于闲置状态,不仅造成无形资产流失,而且按《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将有被撤销的危险。另一方面,我国上千万家企业有注册商标的不到1/10。规范的商标转让,不仅可以盘活商标转让者闲置的无形资产,为至今尚未注册商标的企业提供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还可避免“商标倒爷”钻空子,实在是一举多得。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日前,青岛市工商局、商标协会、商标事务所联合主办了青岛首届商标展示交易会。他们成功地组织了17个省市的近400家企业前来有偿转让400多件闲置的注册商标,然而,规模空前的交易会却创下了“零”的纪录——没有一家企业对其中的商标产生兴趣。如此结局,使人不禁对商标转让的可行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商标转让没有吸引力?一些人认为,“选购”别人现成的商标,毕竟不如重新设计更能体现企业及其产品的特色。何况,如在商标注册过程中导入CI,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单纯从费用上考虑,重新注册一件商标只需2000元,显然比参加本次交易会的商标保底价3万元要低得多。
然而,申请注册商标经初审、复查到终局裁定,整个过程将花费一年到两年,而通过这次交易会“选购”注册商标,在两个月内,即可办理完所有转让手续,不仅可以避免在商标申请期间被人侵权,还不会因与他人注册商标类似而导致申请被驳回。据青岛市商标事务所所长李可介绍,这次参加交易的商标中不乏有一定知名度,而且构思新颖、设计精美、时代感较强的好商标,不能说对企业没有吸引力。
是主办者市场调研不够?抑或是准备工作不充分?据介绍,青岛工业企业中,目前仍有60%以上的企业没有注册商标。今年三四月间,主办者曾通过上门访问等多种形式,把交易会的信息告诉了全市上千家有关企业,希望他们能前来选购。可真正前来参加交易会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一把手亲自参加的更无一家。
当然,没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似乎没有必要去花费精力和资金注册一个自己的商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商标已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户口”,而且是企业信誉的象征,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占领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手段。等到企业规模扩大了,才想起去注册自己的商标,往往为时已晚,这样的“哑巴亏”我们的企业吃得还不够吗?
据专家介绍,国外很少有商标转让。这倒不是因为外国企业不重视商标,恰恰相反,不少国外企业甚至新产品还未问世,就已替“孩子”报了“户口”,根本不需要购买别人的商标来“亡羊补牢”;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并不情愿把暂时闲置的商标卖给别人,即使迫不得已,也大都将商标转让与资产转让联系起来。人家是不愿卖,我们是没人买,中外企业间商标意识的差距何其大也!
抛开商标意识不谈,商标交易会这种形式也值得探讨。商标毕竟不同于其他商品,企业不可能像老百姓赶集,一时脑瓜发热便购买。购买商标是一种理性行为,应该建立在一定的需求之上。展示交易会能起到宣传、促销作用,但即使有需求,也未必能当场成交……
半个多月前的这届交易会,至今还给人们留下许多思索。可以这么说,并不成功的交易会却成功地给青岛人上了一堂商标启蒙课。据青岛市商标事务所统计,近来申请注册商标的企业数明显多于往年。交易会主办者已决定利用“大篷车”的形式,深入到有关企业中“推销”这些注册商标。其实,如果这届交易会真能给企业和主办者带来某些启迪的话,“推销”的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当然,能如愿以偿地找到“婆家”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