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共产党人的情怀与创造——记内蒙古临河市乌兰图克乡党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3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共产党人的情怀与创造
——记内蒙古临河市乌兰图克乡党委
本报记者刘亮明
仲夏五月,地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盟大地满眼翠绿。灌浆的小麦嘎嘎拔节,仿佛浩大的音乐弥漫在希望的田野里。
指着丰收在望的责任田,临河市乌兰图克乡红旗六社农民郭怀礼对记者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还会有这么好的地种,还能变成富裕户。这多亏了‘党员致富链’,要不我就把一辈子的穷根扎下了。”
郭怀礼全家老少四代11口人,花销大,劳力少,日子艰难。1986年底,他冒冒失失退了20亩责任田,到外地倒买卖。本想赚点钱改变一下穷日子,没想到忙了三四年反倒赔了本,还欠下1万元债。1990年春,在砍树时不小心又砸断了腿。
就在“雪上加霜”,一家老小陷入绝望的节骨眼儿上,本村党员任二毛响应乡党委的号召,主动联系富户李建忠和郭怀礼结成“三结合致富链”,并反复给郭怀礼鼓劲:“只要你挺起腰板,我们尽力帮你,就没个渡不过的难关。”随后任二毛把自家的3亩多好地给了他,又和李建忠一起跟社里联系拨给他5亩田;年年出钱出力帮他解决生产工具、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所有难题,同时为他转借饲料搞养殖,担保贷款买了手套编织机、办起小卖部,使郭家老少都有了赚钱的活干。4年后,郭怀礼不仅还清外债,还有了近万元的存款;到去年,他家人均收入已达到3300元,成了全乡数得上的富裕户。
“只有共产党才是实心实意为咱老百姓好啊。”说到动情处,年近花甲的郭怀礼泪花直打转。“咱共产党不为老百姓着想还叫啥共产党。”任二毛的话说得也毫不含糊。
郭怀礼是在乌兰图克乡党委开展“党员三结合致富链”活动中,许许多多脱贫致富农户中的一个。
采访中,记者从田间地垄到庭院炕头,不论老幼,无分男女,总是听到众口一辞,盛赞乡里村上的党组织和“党员三结合致富链”。从这些“掏心窝子”的话里,使人深感乌兰图克乡党委创造的这一活动的伟力,以及在这一实践中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
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乌兰图克乡党委曾以“党员联系户”形式帮贫困户脱贫。但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党员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为此,乡党委“一班人”急得“茶饭不香”。
“这一急,办法倒很快给急出来了。”乡党委书记牛德奎欣慰地回忆说:大家经过总结分析,认定党委要带领全乡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还得组织、依靠群众,发挥率先致富户“点子多、门路广、有实力”的优势。于是,一名党员联系一个富裕户和一个贫困户,政治上一带二,经济上二帮一,三位一体的“党员三结合致富链”活动,在1990年全面展开了。同时,根据生产、生活等实际情况,乡党委还将贫困户分为5种类型,进行优化组链,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几年来,这一活动在乌兰图克乡开展得红红火火,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党员的责任心越来越强,富裕户帮扶积极性越来越高,一批一批贫困户迅速甩掉贫困帽子,新人新事新风尚层出不穷,精神文明蔚然成风。
为了保证“党员三结合致富链”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乌兰图克乡党委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放在首位。经常组织村支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举办党员模范事迹报告会、重读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并在党员中开展“学一门新技术,找一条好路子,当一个小康户”活动,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6年多来,这一创造已结出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全乡392名农民党员先后结“链”950组,涉及2052户,占总户数的47.7%,到去年底,“链”上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650元,全部脱贫,大部分成为“十星级文明户”。随之全乡国民总产值和人均收入也达到1.3亿元和2130元,分别比6年前增长2.8倍和1.13倍。全乡8个党支部都达到一类标准;乡党委先后被中组部、自治区党委等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的威信高了,党员和群众的心贴得近了。讲科学、讲文明,比贡献、比先进,遵纪守法、友爱互助在全乡蔚然成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