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生产和“调查提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16
第3版()
专栏:

生产和“调查提纲”
何彬
经过去年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各地“统计表报多”的现象确实大为减少。但是如果有人认为经过一次斗争,这种现象已经从此绝迹,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了。假如不信,请看事实。
例子之一:浙江奉化县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由县级各部门发到区、乡填报的表格共有四十三种;这四十三种表格内,未经省、县领导机关批准而由各部门自行发下的就有二十种。单是调查耕牛问题,县人民政府农林科就发了“耕牛性别比较表”、“历年耕牛消长统计表”、“农村各阶级历年养牛比较表”、“耕牛年龄统计表”等四种表格。填写时不但要分“抗战前、敌伪时期、抗日胜利年、解放年、一九五○年、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还要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要分“租入、自有”,而且要将耕牛“分别一岁到十五岁”逐一填报。
例子之二:今年四月,中共四川省广元中心县委根据绵阳地委指示拟制了一个“关于如何改进山区生产的调查提纲”,发到所属青川、昭化、旺苍等县。这个提纲分五方面、二十六大项,包括五、六十个问题。内容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状,从地上到地下,从一般到典型,从问题到解决办法……应有尽有。在调查山区的一般情况方面,提纲除了要求统计山地、平坝的耕地面积,山地中超过四十五度不宜农耕的面积,荒山、宜牧地区和林山的面积,主要农产品、特产品和牲畜的种类、数量,以及数年来领导群众防治雹、风、涝、虫、旱、洪、病、兽等灾害的详细办法之外,还要统计林山上树木的“种类”和“数量”,有无经济林木、面积多少、种类和数量各多少。统计了地面上的林木,还要统计地底下有些什么主要“矿产”,储藏量多大。对于山区互助合作发展情况的调查,除了一般的了解历史上群众有那些换工形式,现在组织起来的组数、户数、劳力、畜力各有多少,以及贯彻等价互利、民主管理等三大原则方面的特点、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之外,还附有一个专门调查互助组情况的提纲。关于加强对山区经济工作的领导方面,除了作一般商业情况的普查外,还要附上一两个初级市场的典型调查和一个手工业生产情况的典型调查。对于今后如何加强山区领导,提纲上要求“订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山区的工作方案,以及切实贯彻的办法”。
为了改进山区生产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当然是可以的,问题在于像这样的“提纲”,即使派出专人调查,在短期内能否完成任务也未可乐观。但是广元中心县委在发出这个提纲时,却好像忘记了当时正是春耕生产紧张时期,也似乎没有考虑各县的干部情况。因此,竟要求各县委“责成专人及有关各部门分工搜集有关详细材料,整理并附上典型调查材料,于五月二十日前送地委及中心县委各一份”。
的确,要认真地填写这样的“统计表”、“比较表”和“调查提纲”,是困难的。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就采取了两种办法(当然,这两种办法也是不足为训的)。一种是用“估计”代替“统计”,另一种是拿“生产”来服从“提纲”。不是吗,尽管这些调查表格是那么“详尽”“周到”,在奉化县葫塔乡乡长和文书的手里,竟凭着一支笔和一个算盘,不出一个钟头,就轻而易举地将六种表格填写好了。中共青川县委在四月二十四日接到广元中心县委发来的调查提纲后,采取了另一种办法。他们不顾当时正是春耕播种的紧张时期,立即把在农村中领导春耕生产的九个干部于二十六日全部调回,还从县里别的部门抽出八个干部,一共十七个人,组成了三个调查组,先在县里对提纲进行了两天的学习,然后分头下乡去调查。因为材料要在五月二十日前送到地委和中心县委,调查组实际工作的时间只有十几天。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要把全县方圆二、三十里林山上树木的种类和数量也统计出来,把埋藏在地底下的矿产也调查清楚,岂是易事?何况青川全县并无一个地质工作者!因此,虽说县委指示要“结合”领导生产进行调查,但调查的干部全力以赴还怕完不成任务,就只好让提纲来压倒生产了。
制发诸如此类的表格和提纲的人们,其用心也许是为了改进领导、提高生产。请看,那调查提纲上不是明明写着“改进山区生产”!但是“内容复杂,无奇不有,要求太高,时限太急”的“表格”
“提纲”,却绝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事实也正是如此。用“估计”代替“统计”的结果,就是假报告,凭着假报告来进行领导岂不危险!拿“生产”来服从“提纲”就直接妨碍了生产,更不用说提高生产了。冷酷无情的事实,再一次向我们热中于表格、提纲的同志们敲起了警钟:滥发表报的现象必须休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