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劈开千年顽石造出千亩良田大关村苦干十二年挖掉穷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6
第1版(要闻)
专栏:

  劈开千年顽石造出千亩良田
大关村苦干十二年挖掉穷根
编者按:一个村劈石造田的消息,还值得上人民日报的一版头条吗?——有些读者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如果只看造田的规模、数量,比起有些典型来并不那么惊人。但是促使编者下决心把这条消息作如此破格处理的,是大关村人那种艰苦奋斗的新愚公精神。看到他们那种坚持12年与恶劣自然条件作顽强斗争的业绩,谁能不为之感动?谁能不为之落泪?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仅贫困地区需要,富裕地区同样需要;不仅农村需要,城市的各行各业同样需要。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有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关村人所做的一切,已经大大超过其本身的物质价值。
本报贵阳2月15日电贵州省罗甸县大关村人,苦干12年,用双手劈开千古石,抠出万年土,在嶙峋乱石中砌出近千亩高标准稻田,实现人均基本农田0.8亩,人均收入从40元增加到850元,人均口粮从130公斤增加到410公斤,在贵州极贫的“两山”地区(麻山、瑶山)中率先摆脱了贫困。
大关村位于麻山腹地,属石漠化很严重的喀斯特山区,被认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全村260多户、1000多人口,散居在60多条山沟里,人们长年在一条条石缝里撒上几粒包谷种籽,辛苦一年,只够半年糊口。
1984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召集党员开会:既然我们守着这片土地,就不能陪着乡亲们守这份苦。苦熬不如苦干!劈石抠土也要砌出梯田。不信干不出头!
当年春天,何元亮在自家门口的石山上放响了第一炮。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人都豁出去了,为了凑钱买大锤钢钎,把家里能卖的都卖掉,连下蛋的老母鸡也不留。没有炸药,把锯木屑炒糊,拌上硝铵,自制炸药。连土炸药也没钱制的,把柴火堆在石头上烧,烧烫石头,泼上冷水,再一锤锤、一块块撬下龟裂的岩石。男人抡大锤,女人掌钢钎,大块石头砌田坎,小块石头填坑洼,碎石、黄泥一层层铺平夯实,再回填两尺厚的泥土。石旮旯里泥土金贵,只能在石头缝里一点点抠出来,一些稍宽的石缝竟掏下去七八米深。
山里无水源,人们又顺着山势在田边砌起一个个小水窖,蓄积雨水,再用管子把珍贵的水引进田里。一道道、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梯田,伴着一个个小水窖,构成了一幅山区罕见的精致的农田景象。
一个冬春下来,每家有了一二分水田。到了秋天,每家收得一两箩谷子。看着这石头上长出来的金谷子,村民们眼里噙满了泪水和希望。从1984年到1990年,整整6年时间,大关人没要国家一分钱,就这样胼手胝足,矢志不移,造出了200来亩旱涝保收的稻田。算下来,他们造一亩这样的石头田,要翻动800立方米石头,回填150立方米泥土,投工500个,物资投入600元。大关人说,这样干值得,不光自己能吃饱饭,更为子孙留下一片好家园。
大关人劈石造田的壮举,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1990年以来,政府相继给他们52万元以工代赈的资助。这以后,大关人每年造田以上百亩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大关村已造田近千亩,产粮达50多万公斤,全村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这几年,大关人还修建了6公里的乡村公路,栽种了200多万株杜仲、银杏,家底慢慢厚实起来。
如今,大关村的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何元亮被人们誉为“当代新愚公”。大关村的经验,也为贵州极贫乡村在脱贫攻坚战中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胡跃平孙海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