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百姓心中的明镜——山东省胶南市人民法院文明执法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6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姓心中的明镜
——山东省胶南市人民法院文明执法纪事
本报记者宋学春
连续10年无错案,连续10年保持先进,山东省胶南市人民法院的先进事迹正在齐鲁大地传扬。
以百姓心接百姓状
打官司历来是老百姓心里发怵的事,而在胶南则不是这样。胶南法院的法官们深知百姓的心思,他们以接待来访为突破口,明确提出:“不让群众坐冷板凳。”
一名干警在处理一起拖欠土地承包费纠纷案中,因当事人态度不冷静,便以吵闹法庭为由,向当事人课以罚款。告申庭在接待来访后,及时作了纠正,该干警出面赔礼道歉。当事人没有想到法院如此严于律己,也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从而使这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圆满调处。
胶南法院在接待来访中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服务才能赢得群众支持。记者跑了几个乡镇,采访了数位当事人,他们都夸胶南法院的法官们是“包青天”。
胶南法院的19个基层法庭堪称联系群众、搞好综合治理的前沿阵地,他们每周至少用一天时间深入乡村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同时抓住时机培训调解干部,宣传法律知识,并随时解决各种民事纠纷。
针对群众的心理现状,胶南法院从1994年起制定了预约登记和如约接待的制度,群众可以点院长,当事人有案难诉或认为处理不公,找哪位院长都行。
红石崖镇有位曾在抗美援朝中立过功的老人,因儿子被人打伤而提出诉讼,并点名找院长赵高岭。恰逢赵院长去青岛开会,老人没等上预约。赵院长回来后,他找上门去大发脾气。赵院长详细向他解释了办案的过程,说:“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不能不相信国家的法律,如果到了期限,还没有办好,请老前辈再来找我算帐。”半个月后,问题得到解决,老人特地登门道谢。
正人先正己。几年来,胶南法院先后制定并落实了“四讲八不准干警守则”、“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双向约法”、“当事人评议审判人员”、“违法立案及错误追究”、“举报必查”、“不廉洁行为一票否决”、“立审分立”、“审执分立”、“有奖举报”等制度,设立了公开电话,在法院和各派出法庭全部设立了举报箱。每制定一项新的制度,都向社会公开,并在胶南市聘请了165名执法监督员。凡举报干警的违法乱纪行为,经查属实,给举报人奖励。
不少群众反映,只要有事找到法院,他们大小都管,只要有理,打官司都赢,不管输赢都受教育。1992年的夏天,胶南法院收到大连市83岁的冯大娘的一封信,信中反映她在胶南工作的儿子有20年未尽赡养义务,信的末尾很客气地说:“麻烦法院过问一下这事。”民庭的同志想,老太太年事已高,路途遥远,不能到庭,这“官司”要帮助她打。于是他们打破常规,回信寄去空白诉状,让其提供儿子的详细地址和工作单位及有关证据。此后,不厌其烦地先后6次找老太太的儿子,终于做通了他的工作。不久,老太太的孙女代表奶奶写信来,信中说:“我们没花一分路费,没送一分钱礼品,就解决了多年来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纠纷,谢谢你们,远方的亲人,人民的法官。”
以法官身干法官事
胶南法院的法官们凭着神圣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有的法院实行了缓刑保证金制度,胶南法院党组敏锐地认识到,这样做有“拿了钱就放人”、“以罚代刑”之嫌,易引起群众对法院执法工作的误解。他们坚持通过对缓刑犯的回访考察和集中教育制度,落实帮教措施,促进罪犯的改造和转化。1991年以来,胶南法院所判处的170名缓刑犯,无一重新犯罪。
一个时期,不少行政事业机关包括部分法院,办起了经济实体,胶南法院也有人思想浮动,也有一些单位主动送项目、资金上门,要求与法院联办经济实体。胶南法院党组明确表示,审判工作有其固定的特点,越是改革越是不能逾越立法精神,越是不能影响公正办案。法院如果搞创收,官商易融为一体,很难有公正裁判,必将影响严肃执法,后患无穷。
胶南法院先后与256家企业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点,为企业培训或代培经济司法联络员1790余人次,培训基层调解干部1.5万余人次,为农村企业修订各类承包合同、购销合同2890余份,都是尽义务,不要一分钱报酬。在诉讼费的收取中,严格按规定办事,不多收、乱收一分钱。
几年来,他们坚持不搞办案与出差补助费挂钩,不搞办案与奖金挂钩,始终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干警的办案数量、质量、效果及政治思想表现、审判作风、组织纪律、公益活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
就这样,胶南法院从根本上消除了“创收”、“抓钱”的模糊认识,提出了“谁想捞油水,占便宜,图实惠,就离开胶南法院”的口号。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别人赚多少钱,法院严肃执法的原则不能变!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胶南法院党组善于站在全局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大局为重,不管当事人是本乡还是外地,都坚持做到:合法权益一样保护。他们每年受外地法院委托或协助执行案件达几十件,都能做到专人负责,件件落实,及时解决,不留后患。本市一家企业拖欠内蒙古乌特尔绒毛厂33万元羊毛货款,立案时,有关人员找经济庭和院领导,要求从当地经济利益出发,为本地企业行个方便。院领导不卑不亢,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依法作出判决。绒毛厂的厂长非常激动,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在胶南法院,法律的天平是公正的。为此,厂长特地赠送了一块刻有“执法公正、名扬遐迩”的木匾,并执意亲手挂在了法院的墙上。
以廉洁心办公正案
“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有多少执法官难以逾越“情”与“礼”而丢了一世的英名。
胶南法院的法官们认为,作为法官其天职就是“保护人民、惩治犯罪、促进改革、服务四化”。他们的信条是:如果法官不廉洁,群众将不再相信法律,不相信法院,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于这个认识,胶南法院把廉政的利剑高悬。
院长赵高岭坦然提出:向我看齐,向党组成员看齐。他对自己约法五章:说情心不软,请吃嘴不馋,好处手不伸,权势不屈服,恫吓不畏惧。他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雷打不动。他坚持不用公车办私事、出差不领补助费、不同职工抢分房。胶南法院的拒礼登记簿上,记载着无数拒礼的故事。副院长张曙光将800多元的名烟酒拒之门外,原经济庭长王振民回绝51厘米的廉价彩电,老法官高玉平从菜篮子里取出500元人民币“暗礼”上交……
记者还听说了民庭王学彬庭长“不认亲”的故事。一位农村妇女到法院问王学彬的家,恰好问的正是王学彬,王学彬见这位妇女提着东西,又打听自己的住址,便问:“你是哪里人?”那妇女说是信阳镇的。王学彬手头正办理该镇的一件债务案,心想,提着包找自己的家,又不认识她,分明是为案子而来的。便回说:“老王出差了。”谁知王学彬中午一到家,发现问路的妇女正坐在自己家沙发上。他便有点生气,老伴急忙解释说,这是咱儿媳妇的姐姐,来走亲戚。老王一脸尴尬,急忙赔礼道歉。
有人说,拒礼容易拒情难,可胶南法院不服这老话。一次,胶南法院受理了一起盗窃犯罪案件,被告人亲属是部队离休干部,也是赵高岭院长在部队时的老首长。这位老首长从几百里路之外赶来找赵高岭,要求从轻或缓刑处理。赵高岭恳切地对老首长说:“老首长对我的培养、教育、关怀和支持我永远不忘,现在我做法院工作,严格依法办事,既是人民的要求,也是你培养的结果。如果你能理解,又是对我的很大支持。”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使老首长再难开口。法院依法追究了被告人刑事责任。
多年来,凡是为案子来求情的,都会得到同样的答复:“请相信法院、相信法官,会依法公正审理的。”办案人员始终坚持一个标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记者同胶南法院几位老庭长座谈,他们谈到的一个个过“三关”(金钱、人情、权势)的故事,说者平静如水,而听者却有触目惊心之感。多年来,胶南法院200余名干警未出现一起违法违纪行为,所办案子件件依法落到实处,难怪老百姓称他们是心中的“明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