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剑桥的学院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剑桥的学院制
悠阳
去剑桥前,听说过剑桥的学院制,但却不甚了解。因为如此,还闹出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填表申请学院时,因担心不被录取,我就在填上三个学院的名字之后,又特意加上一句,“或者任何一所开设国际关系课程的学院均可”。到了剑桥,才知道没有一所学院开设国际关系课程,但任何一所学院都可以录取我。原来,大学和学院是有分工的,前者负责教学,后者负责学生的生活和部分学业辅导。这就是剑桥的学院制,也是它不同于世界其他著名大学的独特之处。
剑桥的学院制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演变而来。13世纪剑大初创时期并没有学院,学生是不住校的。据说,学院制最早始于巴黎,剑桥和牛津都是从巴黎学来的,而剑桥又在牛津之后。但有趣的是,这种学院制只在英国的这两所大学得以保留,而且发展至今。剑桥最早的学院只为学生提供食宿,规范学生的纪律,教学和授予学位是大学的特权。但到了15、16世纪,剑桥的学院得到王室、贵族和教会的大量捐赠。财大便气粗,学院开始向大学要求分享权力。16世纪以后,大学几乎被学院架空,只保留颁发学位的权利,其教学职能几乎完全转到学院手中。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学才在皇室委员会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一度旁落的大权,最终确定现在的学院制。
大学与学院虽相辅相成,却是不同的实体,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学院则为私有,自谋生路,自负盈亏。说到大学与学院的关系,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是早年曾任剑桥教务长的班斯坦先生曾在一本书中讲过的。一天晚上,某个学院的一个学生试图违反校规出外过夜。他的一只脚刚迈进剑桥的街道,而另一只脚还留在学院的大门里,恰巧此时,被巡街路过的剑大教务长候个正着。按照校规,这个学生该罚六先令八便士。但这位教务长只罚了他三先令四便士,然后通知学院,另一半罚款由学院处置。这个故事也许是杜撰,却生动地道出了大学与学院的关系。
剑桥共有31所学院,建于不同的年代,就像它们的建筑各具特点,每所学院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独立的个性。剑桥的学院的叫法就有三种:college,hall和house。中文里都译作“学院”。一般情况下不会错,但碰上“TrinityCollege”和“TrinityHall”,如都译作“三一学院”就会出现混乱和麻烦,不如把前者称做“三一学院”,把后者称作“三一学堂”。类似的还有“克莱亚学院”和“克莱亚学堂”。学院的院长一职也是五花八门,名称各异。学院大小规模相差很大,最大的三一学院共有约700个本科生,250个研究生;最小的露西·凯文迪什却只有约100个本科生和50个研究生。学院的性格更是丰富多彩。国王学院仿佛一手擎天的王公,彼得学院恰似满头银发的长者,王后学院好像是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圣克莱亚学院宛如俏丽动人的少女……其实,正是这些学院的多姿多彩才使剑桥成为了剑桥。
剑桥是座名副其实的学院城。只要想一想,一个只有十万人的城市却有31所学院挤占街头。大学也不是个空架子,有雄伟的大教堂,有乔治亚式的教务大厦,有收藏量丰富的菲茨威廉博物馆,有花团锦簇的植物园,有英国第一个公立图书馆,有闻名遐迩的开温第士实验室。这些都是大学的财产。大学下设20多个学部,无数个系。每个学部、每个系又都有自己的办公楼和教学楼。历史系大楼坐落在西吉威克,里面有图书馆,有办公室,也有教室,是一栋综合性大楼。系下面还有好几个研究中心,譬如东方中心,非洲中心,美洲中心,中世纪研究中心等等,占了好大一块地方。
剑桥的学生,老师,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这自然来自于剑桥的学院制。就拿我来说,我的学院是休斯学院。学院给我提供吃住,提供学业辅导,提供娱乐活动。我读书的地方是历史系。这样,我既是休斯学院的学生,又是历史系的学生。这种双重身份又是双重归属。出了剑桥城,每个人都属于剑大,是剑桥人,这在每年与牛津的划船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到剑桥城,每个人又都属于不同的学院,大学的概念就消失了。
这就是剑桥的学院制。全世界只有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制是一样的。其他国家的许多大学都想学这样的学院制,其结果往往是空有其形,而未得其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