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荒谷中的圣女修道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荒谷中的圣女修道院
刘水明
埃及西奈半岛荒漠山谷中有不少修道院,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坐落在摩西山麓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它那回荡在山谷中的悠扬钟声,像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首次去圣凯瑟琳修道院,恰逢一个星期五下午。修道院每周只对外开放五天,星期五和星期日闭门谢客。我只得原路退出,爬到修道院对面的山坡上去俯瞰它的全貌。修道院的规模很大,从外表看就像一座古城堡。站在灼人的阳光下,望着斑驳泛黄的修道院背后光秃皴裂的褚红色砂岩,我对《圣经》故事中的摩西奇迹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那都是一些神话化了的自然现象,它反映了人类祖先所处环境的严峻和维持生存的艰辛。譬如我眼前那一块块岩石,就极像一堆堆燃着的炭火,山间飘飞的风尘,酷似火堆上升腾的烟云,这不正是“燃烧的灌木”所呈现的景观吗?何况有研究者证实,在西奈半岛上千种植物中,确有一种名叫“吉普特”的植物,能分泌出一种挥发油,很容易被太阳烤着,发出蓝红色的火苗。
我坐到一块巨石下面,微闭双目,脑海中缓缓地翻检着关于圣凯瑟琳修道院的记忆,我恍惚觉得这座奇特的建筑,更像一位清心寡欲的长者,有着不凡的经历:公元2世纪以后,许多基督教徒不甘忍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迫害,纷纷来到西奈腹地避难修道,以寻求安宁、平静、孤独和神圣。修士们最早以小型社团的形式,定居在修道院以西五六十公里的费兰洼地。出于对“接近上帝”的向往,不久修士们又迁至摩西山下。公元313年,东罗马皇帝康斯坦丁恩准整个帝国有宗教信仰自由。之后在4世纪至6世纪时,这里先后建成了教堂、修道院,最后更名为圣凯瑟琳修道院,以纪念为信仰献身的姑娘凯瑟琳。
相传,凯瑟琳出生于公元294年的亚历山大市一非基督教显贵家庭。她聪颖貌美,学识渊博,曾受一位叙利亚僧侣的启蒙和影响,被施洗并皈依了基督教。罗马暴君马克西米安在亚历山大镇压基督徒时,凯瑟琳挺身而出当面予以斥责。马克西米安召来50名学者与之辩论,都被她折服。马克西米安一气之下将她投入监狱,并派皇后前去规劝,没想到皇后也笃信了基督教。盛怒的马克西米安处决了皇后等人,并将年仅18岁的凯瑟琳斩首示众。凯瑟琳不幸殉难后,上帝命天使将她的遗体运到西奈半岛上的最高峰叶忒罗山。大约3个世纪后,圣玛利亚修道院里的修士根据梦中启示找到了凯瑟琳的遗骨,遂将其运回修道院,葬入主教堂一具金棺中。这个感人故事被十字军传回欧洲,凯瑟琳便成了基督徒崇拜的圣女,摩西山下的修道院也易名圣凯瑟琳修道院,与摩西山相邻的叶忒罗山,则被改称为凯瑟琳山。
第二天上午,我参观了修道院的主教堂。这是一座长方形的石灰岩建筑,教堂入口的木门用料是黎巴嫩雪松,门上有动物、鲜花和树叶浮雕,那是一位拜占庭艺术家的杰作。门楣上的希腊语铭文是:“这是通向上帝之门,正义将由此进入。”除了主教堂外,修道院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文物,如2000幅圣画藏品,3000份手稿,包括希腊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亚美尼亚文、科普特文等12种文字,其中有世所罕见的最古老的《圣经》译本——公元5世纪古叙利亚文的《摩西五经》、历代哈里发和苏丹向修道院颁发的诏书、法令等。
圣凯瑟琳修道院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上的西奈半岛,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6世纪后,西奈几经战火,但圣凯瑟琳修道院却完好无损。无论是在阿拉伯人进入、十字军东征,还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拿破仑侵略,乃至当年以色列占领时期,修道院都没有受到破坏。只是在近代,院内一些珍贵文献被少数学术骗子以“研究”为名盗走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修道院的平静生活也曾受到过打扰。如公元1106年,埃及法蒂玛王朝的统治者欧麦尔别出心裁,派人在修道院内建了一座欧麦尔清真寺,东角屋顶耸立着一座两层方形宣礼塔。值得一提的是,欧麦尔清真寺今天已不再被使用。据修道院的保罗神父说,它已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睦相处的象征,被赋予一种新的特殊价值。
为保护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大量文物,有关方面于去年成立了圣凯瑟琳基金会。1995年,埃及还同欧盟签署了南西奈环保发展合同,拟投资900万美元,加强对圣凯瑟琳修道院周围约5000平方公里的环境保护,其中77%的资金由欧盟提供,23%的资金由埃及筹措。
随着西奈旅游业的兴旺,圣凯瑟琳修道院这颗深山藏珠,将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