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瑞士军刀百年”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州茶亭

  “瑞士军刀百年”断想
江建国
在世界上,人们如果想到瑞士有什么独特而足以傲人的东西,大概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它的手表,其次,那可能就是行销天下的折叠式军刀了。似乎没有哪种产品能像瑞士军刀这样,在世界上博得男女老幼普遍喜爱的。不止一个美国总统把它当作礼品赠送给客人,宇航员怀揣着它环绕地球。人们称赞它是“装在衣袋里的工具箱”,说它“不仅仅是刀子,而且是朋友”。在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种商品,能像瑞士军刀那样有资格以国徽为商标的。
瑞士军刀正式诞生于整整一百年前。1884年,24岁的卡尔·埃尔泽纳结束了学徒生涯,返回家乡瑞士中部的伊巴赫,开设了一家刀具店。7年之后他挑头组建了瑞士刀具联合会,本来目的是要研制一种国货刀,从德国著名的刀具生产基地索林根手中夺回对瑞士士兵用刀的供货权。不久之后,他就生产出了第一把军刀,虽然刀锋不错,但是以木制柄,略显笨拙。于是他就想到制作更轻便些的折刀。1897年6月12日,他的第一种折刀正式注册申请专利。这种折刀有两片刀子,一个钻头,一个罐头起子,一把螺丝刀和一个开酒瓶塞的工具。这套搭配至今是瑞士军刀最经典的标准装备。为了便于掉到地上时好找,他为外壳选择了醒目的红色。
也许是历史同它开玩笑,这种本来应是军官刀的折刀,并未成为瑞士军官的正式装备,却因为它轻便而实用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产品。1934年瑞士联邦政府发布通令: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埃尔泽纳创办的维克托里诺克斯公司和另一家刀具公司,有权使用瑞士的十字国徽作为标识。如今,老埃尔泽纳的孙子依然掌管着这家公司,仅军刀一项日产就达3.4万把,90%以上出口到世界上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营业额从1945年的150万瑞士法郎上升到现在的2亿。瑞士军刀已成为高质量、可靠和多样化的代名词。
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小玩意儿,名声地位如此显赫,是何缘故?
也许这样说并不夸张:瑞士军刀只能出自瑞士,它是瑞士人的精神和品性合乎逻辑的结晶。众所周知,瑞士人生活水平当今自属世界一流,然而祖祖辈辈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人却总忘不了山区常见的雪崩和种种自然灾害,以及受大国包围可能发生殃及自身的战火。居安而时时思危,为最严酷的环境作准备的思想,始终流淌在瑞士人的血管里。瑞士人购买的保险种类比其他欧洲人都多,建筑的地下防护掩体数量名列前茅。功能最全的瑞士军刀有64个部件,33种功能,包括放大镜、钟表、剪刀、木锯、金属锯,甚至牙签,几乎可以应付任何险境。这不正是瑞士人居安思危的天性的写照吗?有人说,再没有比瑞士军刀更瑞士化的东西了;还有人说,瑞士军刀出自瑞士人的心。信夫!
瑞士军刀凝结着瑞士人讲求实际,办事精细的民族性格。说到底,它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没有什么不可示人的技术秘密,然而普普通通的东西一旦插上精致的翅膀,就焕发出耀目的光彩。在埃氏的公司,全能型的瑞士军刀生产需经450个步骤,仅质量检测部门就有90个员工,全是女性,每个刀锋都由人工检测。追求至善至美,这也许就是瑞士军刀成功的秘诀。虽然经济全球化正在风口浪尖上,但该公司丝毫不考虑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因为厂家相信,瑞士军刀只能出自瑞士人之手。
人们也许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手表也好,军刀也好,都是小东西,如同瑞士的国土。生长在这样的国度里,也许锤炼不出豁达豪放的天性和富于幻想的思维能力,然而却易于造就在有限的天地倾注智慧的传统:小,但是好。
瑞士没有资源,但却有卓尔不群的产品;瑞士小,但世界上却没有哪个角落没有它的身影。在发展经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瑞士军刀的成功史应该是可以给人以许多启示的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