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把讲课当成艺术——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系系主任王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2
第10版(教育)
专栏:学苑秀木

  把讲课当成艺术
——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系系主任王维平
李桂杰
作为青年学者,他十几年孜孜不倦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耕耘着,近年有四本专著问世,近106万字。他还参加了十余本书、教材的编撰,承担两个国家科研项目。一个学生这样对他说:“我钦佩您的学识,更崇拜您的为人,做第二个王维平是我的奋斗目标……”王维平则说:“人们都把老师比喻成红烛。我这支红烛不仅是照亮别人,还要用自己的行动点燃有抱负的大学生们心灵中的希望之火,打开他们思维的窗户,教他们珍惜和热爱人生,给他们决心、信心和韧性……”
素有“铁嘴”之称的王维平副教授在兰州大学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学生们听了他讲的课,就会将他铭记在心上。年近40岁的王维平现任马克思主义科学系系主任,兼任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讲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经营战略两门课程。他送走一批学生就如同收获了一季金灿灿的庄稼,一种沉甸甸的充足感写在他的脸上。
记得上学期他给新闻系的学生上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松松散散的学生们刚听了两堂课,情况就大变,最调皮的几个窜到了前面,第一排座位被挤得满满的,无须点名同学们都到得齐齐的早早的。也许是被他微微沙哑又饱含激情的嗓音所感染,抑或是为他的博学多识和那股子一丝不苟的劲头所折服。他把对课本章节的结构分析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他那么认真地审阅每一个学生上交的文章。他那如泉水喷涌般的文采和理性思辨的大脑真让一些自命不凡的同学深受震撼……一位男生听过他的课竟然在电话里向他哭诉自己的无知与浅薄。王维平讲课注重理清所讲学科的知识结构,寻找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精髓。同时,他还在课上作小型专题知识讲座,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放录音磁带,读选文,组织开展课堂讨论……他言必信,行必果,许诺给同学的事情一件都不会落空。他的课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把深刻的哲学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融入教学,撞击学生们心头的理性火花是他的课最精彩之处。狄盖特是国际歌的曲作者,但关于这位法国工人的故事却少有同学知道,王维平的声音此时又激动了起来:“每天傍晚,狄盖特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点亮街头的一盏盏灯。当85岁高龄的他站在莫斯科的红场上检阅游行队伍时,国际歌在耳畔响起,他不禁热泪盈眶,看到为之奋斗的事业变成了现实!”在讲到词作者时,他充满深情地背诵了列宁的文章《纪念工人鲍狄埃》。之后,他选取了国际歌的一句歌词“让思想冲破牢笼”,组织同学们就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开展演讲。“教学也是策划”,王维平说,“我们呈现在别人面前的一切都应该是一种艺术品。”王维平正是把讲课当成艺术的人。他认为讲课有三种东西最吸引人。一是饱满的情感。虽然自己都40了,但他不能压制自己的感情,要让同学从师长身上找到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人格的力量,对学生要讲真话,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尊严,不要吝啬表扬的话。三是真理的力量。他从不掩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他一切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他觉得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认识社会的工具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要让它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认识现实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和锐利武器。牢记这一点对于老师尤为重要。王维平认为教好这门课程最关键的是要有“你不认真我认真”的敬业精神和丰厚的理论功底。他主张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让我们创造性地工作,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
王维平副教授对哲学的酷爱源于大学时对《资本论》的深入研究。其实,他真正学习的专业是经济学,获得过硕士学位。他的著作《现代企业识别系统》、《企业形象塑造论》等多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企业经营战略为主攻方向。近年来,他在《文汇报》、《南京大学学报》、《公共关系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40篇。他正是这样勤奋、执著、赤诚,热爱事业,热爱真理,热爱黄土地,从外到内都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