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为孩子们创造平等受教育机会——就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问题访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2
第10版(教育)
专栏:

  为孩子们创造平等受教育机会
——就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问题访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
本报记者董洪亮
大中城市中小学生择校高收费现象,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学有重点校、一般校和薄弱校之别。加强薄弱初中、小学建设,是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基本条件。日前,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向记者谈了有关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的情况。
记者:薄弱学校的内涵是什么?目前薄弱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何?
李连宁:薄弱学校主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方面比较薄弱,从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其中关键的是管理,其他诸端是相对的。薄弱学校问题在大中城市比较突出。据部分大中城市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中期薄弱学校一般占到学校总数的40%以上。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一大批薄弱学校得到了改造,但从总体上看,薄弱学校仍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全国薄弱中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15%—20%。到1995年底,北京市城近郊初中还有20%左右的薄弱学校。上海市目前中小学中薄弱学校有7%—8%左右。天津市薄弱中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10%。
记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这项工作的进展怎样?
李连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过大的差距,是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普九”验收达标后,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从根本上治理和缓解择校生高收费问题的基本措施。这些年来国家教委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所有学校,使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训师资和调配骨干教师、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途径加强薄弱学校自身的建设。三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善薄弱学校生源。从1986年开始,在普及初中的地方,推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的改革,同时宣布取消重点小学和初中。四是加强对学校办学的督导、评估,以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竞争转到办学水平的竞争上来。另外,国家教委还注意推广各地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经验,推动各地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基础薄弱校建设。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关心和倡导下,48个中央国家机关和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选派3万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教师、校长,促进了薄弱学校建设。
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也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如上海市实施“薄弱学校更新工程”,决定三年左右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北京市决定用三年到五年时间使薄弱学校状况有较大改善。山东、江苏、天津、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也在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目前薄弱学校建设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李连宁: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旧教育思想、旧教育观念是影响薄弱学校彻底改变面貌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目前社会上比分数、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育、学校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择校生高收费现象屡禁不止,使学校之间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可能。二、政府行为还未完全到位,教育投入不足,加强薄弱校建设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待继续加强。
为此,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都应把加强薄弱校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加强薄弱校建设的规划和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制;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对薄弱校的资金投入,鼓励强校带弱校;进行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试验,坚持并完善就近免试入学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在三年至五年内基本改变大中城市薄弱学校的面貌,为向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平等的机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