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归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4
第12版(副刊)
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

  归航
袁道斌刘裕国
前不久,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之一的秦桂芳乘坐老部队的运—七型运输机,由成都飞往香港探亲,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同胞骨肉哥哥、妹妹,去圆她五十二年的香港回归梦。
秦桂芳1933年生于广州市,1937年日本侵占广州前夕,随父母逃难到香港九龙区界线街,住在一个山上的小木屋里。起初,秦桂芳一家人在英国人开的兵工厂做军衬衣,难以糊口,后又到位于青山道的“大行”工厂做胶鞋,这家工厂的管理人员,包括看大门的都是印度人,华人只能做苦工。车间的条件非常差,秦桂芳的父母便把活儿接回家里做。秦桂芳五岁时便开始帮父母做活了,有时在鞋上打印,有时将做好的鞋送到工厂去交。秦桂芳每次交鞋时,总看见英国人手里随时拿着手杖,华人迎面走过来不低头,他们就要用手杖敲脑袋。那时,秦桂芳幼小的心灵深深感到华人在香港只是三等公民。
1939年,秦桂芳在香江小学上学。日本攻占香港后,又转到港桥小学。当时,港人反日情绪高涨,学校的老师抵制教日语,教育学生不当亡国奴。许多仁人志士不甘外国列强的欺凌,以各种形式抒发自己盼望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爱国作家田汉饱蘸血泪创作了歌曲《再会吧,香港》。这首歌曲,当时在香港非常流行,学校的老师、学生都唱。秦桂芳特别爱唱这首歌,后来,她又唱着这首歌回到祖国的怀抱,唱着这首歌走到人民空军的行列,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位于香港湾仔与中环街交界的地方,有一块足球场大的空地,花坛、草坪围着一根旗杆,那便是英国人升旗的地方,香港人叫它“扯旗台”。
秦桂芳起先看那旗杆上挂的是英国人的“米”字旗,后来日本人来了,“米”字旗换成了“太阳”旗。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香港一片欢腾,整整放了三天的鞭炮,日本的“太阳”旗早被扯下来丢到海里。人们纷纷传说,“国军要来接管港岛了!”秦桂芳所在的港桥学校更是欢欣鼓舞。香港的老百姓纷纷涌向海边,盼国军的军舰开来。整整三天三夜,海边人山人海。秦桂芳站在“扯旗台”等,伸长脖子朝海天相连的远方望呀望……终于,蓝色的海面上朦朦胧胧来了一艘军舰,人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可是随着军舰的开近,人们看到旗杆上挂的还是英国的“米”字旗。所有的人大失所望,潮水般退去……
这次失望对秦桂芳的思想打击很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使秦桂芳兴奋不已,投进祖国怀抱,跟着共产党走的念头与日俱增。1950年8月,秦桂芳只身一人回到广州。恰在这时,抗美援朝开始,她便迫不及待地于11月份报名参军,并顺利通过当飞行员的体检。
秦桂芳参加空军的消息传到香港,母亲匆忙赶到广州送行,送给她一件毛背心和一条金项链。
不久,秦桂芳走进了人民空军的行列。她先被分配到武汉的空军预科总队,学习四个月后,于1951年4月进牡丹江第七航校学习飞行,11月以最高分毕业。从此,她在蓝天描画了一条条色彩斑斓的航迹——
1952年的“三八”妇女节,秦桂芳与姐妹们分别驾驶六架里—2型飞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由北京西郊机场矫健地飞上蓝天。下午一时整,她们以整齐的单机跟进队形,准时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央领导和首都人民的检阅。这一历史飞行向世界宣告:新中国从此有了自己培养的女航空员。3月24日下午三时三十五分,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颐年堂亲切接见了第一批女航空员,并和她们合影留念。与此同时,香港的《大公报》刊登了秦桂芳表演的消息,并配发了秦桂芳身着飞行服的照片。秦桂芳的父母看到这张报纸,禁不住老泪纵横,他们把报纸剪下镶上镜框,仔细珍藏着……
从此,她在祖国的蓝天整整安全飞行了十七年四千多小时,参加了多次航空抢险和飞行表演,成了为祖国航空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天骄。
如今,秦桂芳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她其所以选择香港回归前夕到香港探亲,是要在1997年7月1日那一天,站在香港的土地上,和香港同胞一起,感受那个欢乐而激动的场面,亲眼看着五星红旗在“扯旗台”上空冉冉升起。她要在香港这块已经回归的土地上,在她童年和青少年生活过的地方,扬眉吐气地走一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