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老屋留古韵今人沐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5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老屋留古韵今人沐新风
殷陆君
在洞庭湖平原的平江、岳阳两县交界处,突兀起三座山峰,高出平地六七百米,其势蔚为壮观。
顺山势而下,一片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依北向南,月牙形绵延铺陈两公里。青瓦灰墙,飞檐翘角,巷道回廊四通八达,户户相连。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古建筑专家来到这里,面对规模如此之大、结构如此之美、保存如此之好的古建筑,惊喜之余,有人竟流下泪水。
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叫张谷英村。据考证,张谷英是明代中期的进士,曾任州指挥使,嘉靖年间,从江西迁居岳阳渭洞,有人猜测是躲避战乱,也有人认为因当时东厂西厂特务横行,张氏遂避祸于此。张氏后裔生于斯,长于斯,聚族而居,至今仍住着658户,2170人,可谓庞大家族。全村有主体群宅1732处,共有房屋2300多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
张谷英村建筑群尽管规模庞大,但由于布局十分严谨,“石大门”、“上新屋”、“潘家冲”三座不同时期建成的建筑群浑然一体。在这里,除了房子还是房子,不仅院内看不到树木,也看不到花草,我原以为是光线弱所致,请教专家,方才明白:建在偏僻之地的封闭型族居,为获得安全感,同时为了防火、防盗,不保留多余的空间,以结构取胜。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自然集团——家族,个体的人只能从群体中取得安全感,并凝结为道德、风俗、信仰等思维和行为的传统引导后人。
村人素有重教育、兴礼仪的传统,爱读诗书,兼习武技,习俗古朴,民风淳厚。村里过去中进士、考秀才的,约有30多人,如今考大学上中专的也超过50人。张谷英的后代不但有学士、硕士,还有两位留学英美的博士呢。
今天的张谷英村人,不再守着祖业田产,孤独地唱田园牧歌。镇党委书记张武陵说,如今七十二行,古屋行行都不缺。古屋是历史,依然如旧,据悉已被确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屋人是新人,既继承优良传统,又用新思想绘就美好明天!(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