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论邓小平新时期党建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5
第6版(理论)
专栏: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论邓小平新时期党建理论
卜晓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成功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非凡胆略和创造精神,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着眼时代要求,立足新的实际,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建党思想,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原则、新思路、新观点、新办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一个新阶段。
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一客观现实出发,明确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在这里,邓小平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互为条件的。党只有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只有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作用。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既继承了马克思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又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党的建设目标赋予了新的内容,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使党的建设“能够更加适合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也就是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还就如何对待这条政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他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身体力行,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邓小平同志还深刻阐述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即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党的建设才会有正确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党的建设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要按照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确定党建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努力使党的各级组织都能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政治路线;要在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应当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受考验,得到锻炼。
邓小平同志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坚定不移的,维护党的领导从来是不遗余力的。他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党的领导置于核心地位。他反复强调: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中国的一切。同时,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个论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面临如下一些状况:一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我们党的建设遭到破坏,因此必须有一个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二是由于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转变,按邓小平同志的概括,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改革。这些深刻的历史转变,开辟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的新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况,经受新的考验,需要在党的建设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三是由于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从世界形势来看,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阐明了改善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指明“改善”是为了“加强”,使党的建设在改善中加强,在转变中适应,在发展中提高。邓小平同志还具体提出了改善的内容,即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的素质、领导作风、党的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方式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改善党的领导作了极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健康发展。在这里,可以看出邓小平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邓小平新时期建党理论着重论述了制度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一是论述了制度建设对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在历史事件、历史变迁或历史性错误中,领袖个人作用或责任与制度或体制问题的关系,制度或体制是决定性的;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来说,固然二者都很重要,但后者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是提出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他强调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深刻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党可以变质、国家可以变质、社会主义可以变质,人也可以变质。他反复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是个好制度,是最根本的、最便利的、最有效的制度。他要求制度建设要整体配套,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比如,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使党内生活正常化;加强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使之有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以便使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法规化,使党内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是阐述了制度建设要与从严治党相结合。他多次强调要从严治党,论述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强调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提出要严格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
四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在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尖锐地指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严重性:“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他告诫全党:“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他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一件急事,同时又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他指出,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邓小平同志强调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果作风不正,脱离了群众,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一切特权现象,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一切不实事求是的东西,一切腐败行为,都是违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所以必须坚决反对。他还提出了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许多有力措施。主要包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对腐败现象决不能手软,要加大力度,动真的,来实的,敢于碰硬,解决党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从领导机关抓起,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抓起;对领导干部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等等。
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特点
着眼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趋势来思考问题。邓小平同志是世界公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国,而是放眼世界,面向世界,看到世界发展的潮流,看到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制定本国的发展战略。据此,他带领我们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充分体现了时代性。
着眼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来思考问题。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是同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处在开辟新的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他既继承和坚持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科学体系,又吸取毛泽东同志的教训,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承担着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没有完成的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这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能够胜任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换言之,邓小平同志结合时代的新特点,结合中国的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勇于突破,充分显示了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创造性。
着眼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人民的富裕幸福来思考问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条正确路线,创立了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怀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思考问题,提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新见解、新理论,充分体现了他的坚强党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