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我国基因干扰素因特芬达国际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基因干扰素因特芬达国际水平
本报北京7月9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研制生产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α“因特芬”,已完成三期临床验证工作,日前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正式生产文号。专家们认为,这项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标志我国生物技术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干扰素是1957年由英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并命名的一类诱生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它最早用于临床研究是在70年代初,但由于是用人血来制备,成本高且价格昂贵,故不易于批量生产。80年代以来,在基因重组技术不断突破下,基因工程干扰素开始出现,并很快完成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90年代初先后有美国和瑞士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基因工程干扰素已被国际医学界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同时也是进入肿瘤临床治疗的抗肿瘤谱最广的新药。
以大力发展基因工程制药事业为己任的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娄丹,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艰苦探索,历经数年时间,终于研究开发成功α—2α干扰素“因特芬”。经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组织传染病、肿瘤、血液病权威专家对该药三期临床情况评定,认为其各项主要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一致,疗效亦与进口产品相当,而价格却低40%。它对病毒性肝炎、实体瘤、血液病等治疗尤为有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