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感受京九——从京城到南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7
第12版(副刊)
专栏:

  感受京九
——从京城到南昌
董其中
我从1954年负笈京华以来,一直经由京广线回江西老家,今年我则走京九回到了南昌。
京九,这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全新的路,奔驰在这路上的是全新的车,而我第一次走京九,也有着一种全新的感受。思绪翩跹,心情很不平静。
我的老家在江西泰和的一个偏僻山村。我报考大学时,是先从村里步行十五公里的山路到县城,再从县城坐汽车到南昌,然后从南昌坐火车到上海应考的。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老家是井冈山老革命根据地,曾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听父母说,我的两位表伯和一位表哥,当年参加工农红军,都在长征途中牺牲了。老区交通闭塞,长期贫穷落后。我记得1958年,当时的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曾与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修建到瑞金、吉安、赣州等革命老区的铁路问题,以改变江西的面貌。如今京九开通,特别是贯通江西南北,江西人民多年来的企盼和愿望终于实现了。
崭新的列车外表为桔红色,这在寒冬,使人倍感亲近和温暖。它前行着,就像一条火龙在原野上飞驰。车厢内为米黄色调,明亮、洁净、舒适。车上有电话和空调,电热炉烧水,还有一些新的卫生设备等。这是我迄今乘坐到的最好的列车。
在车厢内服务的乘务员均为女性,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形象朴实健美。她们头戴配有帽徽的绒帽,身着紫灰色制服,胸披彩带,上面的文字是:“走京九路送首都情”。她们手戴白手套,每当列车启动时,便伫立于车门内,面向车外,举手敬礼。她们在车厢内穿梭来往,伶俐勤快,彬彬有礼,热情的服务和礼仪风度,博得了乘客的称赞。
总长二千五百五十三公里的京九,像一条银色的飘带,连结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我上车后买了一张《北京—九龙铁路沿线经济旅游地图》,它除刊有列车时刻表外,把沿线经过的七十八个主要市县的自然、地理、经济、旅游资源和铁路大桥等,一一图文并茂地作了扼要介绍。这是一张别开生面的地图,也是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它使我们看到了京九沿线的明天:这里是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商贾云集的大市场,宾客向往的旅游地。穷乡僻壤变成了繁华的开发区,银色飘带变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带。
入夜,窗帘关起来了,灯光暗了下来,列车轻晃着,铁轮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营造成一个甜梦的氛围,我酣畅地睡了。
一觉醒来,窗外已是淡淡晨光中的南方景色,雾里透绿,绿里含雾,朦胧、清爽、迷人,如同一幅刚刚完成的水彩画。
车上有不少江西人,吉安的、永新的、兴国的、瑞金的……他们分别在北京、天津等地工作或上大学。我们这些从老区出来的江西游子,亲热地攀谈起来,话京九,说过去,谈未来。京九跨越九省市,而经过市县最多并经过省会的唯有江西,受惠最大的也将是江西。为了兼顾井冈山和瑞金两个老革命根据地的利益,铁路特地拐了两个弯,两跨赣江多建了两座大桥,多修了四点四一公里铁路,泰和县设站叫“井冈山”站,这是中央对革命老区的特别关怀。当我们谈到这些时,心里感到无比温暖。展望未来,家乡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列车快到九江时,天空飘洒着雪花,低压的云层下,尽是林立的厂房和高楼,东南方向云雾深处,是那不露面目的庐山。列车在全长近八公里的九江长江特大桥上缓行时,乘客个个凭窗眺望,饱览长江景色和大桥雄姿。
走一路,看一路。旅途对我——一个画家来说,是观察、体验生活,感知、积累具有视觉形象特点的素材的好机会。那长方形圆角的车窗就是放大了的电视荧屏,我通过它看到的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一个接一个的新车站和拔地而起的旅游宾馆;农民兄弟开着汽车、摩托车采购年货归来;家家户户的门前檐下,已挂起大红灯笼,张贴着迎春对联;北方农民正忙杀猪宰羊,南方农民正围着池塘“竭泽而渔”;还有那寂静的广袤的田野……我目不暇接,犹如看一部永远看不尽的电视纪录片,又如读一幅喜迎春节的长卷风俗画。我一边看,一边遐想和构思,感受探寻美的快乐和满足。
不知不觉,在细雨霏霏中,列车徐徐开进了南昌站。我又贴近养育了我的红土地,又回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穿过长长的地下通道出了站,一年不见,南昌站经过大规模改建面貌一新。英雄城的人民,正以英雄的气概,把英雄城南昌建成京九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