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让山里的凤凰飞起来——金华职校办学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山里的凤凰飞起来
——金华职校办学纪实
本报记者赵相如
义乌市有人赶到位于金华城郊的金华县职业技术学校,找到校长戴金基说:“我要几名幼师班毕业生……”戴校长无奈地摊开手:“你来迟了,毕业生都被聘走了!”不久,又有人找到他:“戴校长,无论如何帮帮忙,你们烹饪专业毕业生我要10个……”“你们服装班的学生,我们厂需要……”
一所职业技校的毕业生,为什么供不应求,这么受欢迎?
用开放的思路办职教
金华职校也曾走过一段崎岖的路程。1984年创办的这所学校,直到1993年,仅有两个专业,500名学生,欠债150多万元,催债人逼得校领导吃不稳“年夜饭”,教师队伍不稳,人心思走。
1993年8月,当语文教师出身的戴金基被任命为这个学校的校长。他和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分析现状,得出共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切合社会的需要,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是越来越少,只要符合需要,有多少社会会接受多少真正的人才,市场没有饱和而是严重断档。职业技术学校要走上阳关大道,关键是根据需求培养出各种实用人才,以最大的适应性提供社会选择。
思想统一了,他们拓宽专业,扩大招生。戴金基说:“只有实行教育的‘规模经营’,才能在市场选择面前左右逢源,从发展中求得生存和繁荣。”于是,他们大胆地改变原来只设幼师和服装两个专业,增加了烹饪、财经营销、电脑文秘、汽修驾驶、餐旅美容、美工装潢等11个专业,学生一下子猛增到1600余人。
在招生时,学校打破原来只在县内招生、县内安排就业的做法,面向全社会,实行全自费做法,并全地域就业,将全省乃至全国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用开放的思维去办职教。
这几条措施一执行,学校创收由每年的40万元上升到300万元,债务还清了,教师安心了。
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
人们对职校关注的焦点是学生毕业能不能就业。
金华职校狠抓了“招生——教学——就业”三个环节,以就业工作为重中之重,广泛向社会散发征询函,与各用人单位建立友情的联系,在学生入学时就注意为他们寻找出路。平日里,除要求学生学好文化课外,特别强调技能训练,所有专业都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证考核,仅烹饪班学生中,就有180多人获得了二级、三级、四级厨师证书。专业的对路加上毕业生自身的高素质,使该校学生成为“抢手货”。
幼师是该校最有名的专业之一,迄今已培养700多名幼教人才。这些学生往往未到毕业就被预聘;不少人则自办幼儿园,跻身“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之列。服装专业的毕业生也是供不应求,每年都有10多个厂家来校招工。1995年6月毕业考试期间,一天中就有6名厂长经理来要人。到底去哪个企业,学生们有选择的余地。拥有51台电脑的电脑文秘专业成为新的强项,连许多乡镇干部都愿来带职参加学习培训。正因为“送得出”,所以生源滚滚,“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目前他们的最大烦恼是“供不应求”,不久前北京某大商业中心索要50名、金华某大商业中心索要15名餐旅管理、电脑文秘等专业人员,学校只好表示“等培养出来一定优先供应”。
关键在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专业门类较多,要有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尚需探索。金华职业技术学校首先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一大批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推上教学第一线,同时聘请34名有名望、有专业特长、能胜任教学、政治思想好、素质过硬的各界人士为兼职教师,广泛集纳人才,实行备课、讲课、作业、辅导、听课、考核全过程管理,做到学期开始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各环节紧扣,教与学结合,同时有《教室日记》、《课堂志》记载,形成师管生、生督师的双向管理体制,在课程上,文化课、操作课、实习课按3∶3∶4安排,注重实习促巩固。
走进金华职校,首先被她的教学大楼、综合大楼、三幢教工宿舍和图书馆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校园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学校田径场已经建好,投入270万元的两幢学生公寓已破土动工。学校在近两年中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办起了电脑中心、语音教室及国家级烹饪技术培训基地。在金华职校里采访,记者感到无论该校的领导、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努力实现自身的进取价值,在青春年华里不断地闪烁着光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