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次性木筷究竟“吃”掉多少木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9
第11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一次性木筷
究竟“吃”掉多少木材
今年2月15日,有新闻媒体说,我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一次性木筷,折合成木材相当于40亿立方米,内销大约也不低于这个数字。文章意在呼吁,对生产一次性木筷造成的资源浪费引起注意。这一惊人数字一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读者看了报道后纷纷上书林业部,呼吁停止一次性木筷的生产。但是,也有人不相信这一数字,因为它已大大超出了我国木材资源的实际消耗量。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有近千家木筷生产厂家,年产量在3000万箱左右,要消耗300万立方米生产木材,折合消耗总的林木资源500万立方米左右。当前我国每年消耗森林资源的总量为2.67亿立方米(每年生长3.2亿立方米)。其中每年生产木筷消耗的500万立方米,占我国年消耗森林资源总量的1.87%,其中不能排除由于管理不严少数木筷生产厂乱砍滥伐、浪费森林资源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在国家规定的采伐限额内。
原料多为低质材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吴祖榕介绍,一次性木筷使用的原料多为低价材。出口外销木筷主要以桦木与椴木为原料,内销木筷的原料以人工速生杨木、马尾松和桦木为主,它们均属经济价值不高,在建筑、装修方面用途较小的材种。另外,杨木、桦木还不能长期存放,民间有“桦木不剥皮,三年烂成泥”的说法。再者,木筷生产可用小径级的原木。胶合板、建筑用材一般要用直径25厘米以上的原木,生产木筷只要原木直径大于14厘米即可。因此,一次性木筷的生产事实上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杨木等低质材易于生长,一般8年至15年便可成熟。但由于以前利用价值不高,种杨树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所以农民植树的积极性不高。而木筷加工使杨木等低质材有了销售市场(北京市场上的一次性木筷绝大多数是杨木制品),原来一方杨木卖300多元钱,现在可卖到500多元。这使得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大为增加。据林业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795个平原县森林覆盖率超过10%。其中北方平原县的绿化以杨树为主。
林区职工多一个饭碗
目前,许多国有林区亏损严重,一些林区面临着资源枯竭、企业危困的局面,以至出现有些林区为了生存,超国家限额采伐森林。如何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给林区富余人员一个就业的渠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林区建木筷加工厂就是有益的尝试之一。
林业部林业产业司林产工业处处长韩同恩介绍说,木筷生产技术简单,投资少,又属劳动密集型,既有可观的利润,又可吸纳一批人员就业。年产规模5万箱的厂家,可安排三四百人就业。现在,全国国有林区木筷加工厂吸纳的就业人员已达10余万人。
就林产品本身来讲,木筷加工增值较大。现在我国每年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的木筷有500万箱左右,以每箱价格20美元计,每年可创1亿美元的外汇。以桦木、杨木为例,每立方米原木价格在300元至500元左右,加工成筷子出口价格在200美元左右,在国内也卖到1200元左右。
遏制无序竞争
由于生产一次性木筷投资少,效益较高,除林业部门外,轻工、土畜产、供销等诸多部门的外贸公司也在生产和营销卫生筷。为了争夺有限的国外市场,一些厂家在出口时竞相压价,自相残杀。原来出口一箱桦木木筷25美元左右,现在已降至20美元一箱。
国内市场也存在着无序竞争。一些个体木筷加工厂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高,但它们原材料进货价格低,因此产品价格低,这既引起了市场混乱,也给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目前,中国林产品经销协会正在筹划成立木筷专业委员会,以便对木筷的生产、经销工作有一个更规范的管理。确实,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相当低,保护林业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同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边远地区脱贫致富的任务也相当重,提高木材利用率、附加值,是调动群众造林、爱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这些地方脱贫致富的步子加快了,开创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也就有了比较好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