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警惕乡镇干部“走读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警惕乡镇干部“走读化”
陈鹏
记者某日去某乡镇采访,发现乡镇机关院子空荡荡的,一问才知道,当天是周五,书记乡长们都已回几十公里外县城的家。当地的群众把这些干部称为“走读干部”,还为他们编了一段顺口溜:“周一周五心在家,周二周四打电话,开会办事也回家,哪有心思在乡下。”
据有关材料表明,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现象比较突出。广东省某市135个乡镇,有121位镇长、书记家居县城,占85%,副职家居县城的也占70%以上;河南省某县21个乡镇的2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有224名家居县城,占88%;山西省某地区乡镇党政一把手,有70%在县市建房、住家。全国其他地区也大致呈如此比例。
造成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原在县城工作,本人调乡镇后,家属子女不随调;有的是当地领导考虑乡镇干部的困难,为解除乡镇干部后顾之忧,允许他们家居县城;有的是通过各种办法把家属子女调到县城上学、工作的。
领导让乡镇干部家居县城或允许他们在县城购房、居家,甚至用优惠政策安排他们的家属子女,如果是为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好事并没有完全办好,一些负面的效应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县城与乡镇的生活差别使一些乡镇干部与机关干部相互攀比,觉得自己失去得太多,想趁早离开山沟沟,“换一种活法”;有的干部或跑“关系”,或为家属所牵,或因为别的原因,三天两头跑县城,根本没有心思到乡村的基层抓工作,工作浮在表面,只搞些花花样子、做点表面文章;乡镇干部往返于县城和乡镇之间,或公车接送、或购置专用摩托车,既增加了乡镇的财政负担,又给老百姓一种特别差的感觉:汽车一冒烟,乡镇干部就没了影。农民心里会觉得乡镇干部心不在农村,彼此在心理上产生了隔膜,损害了乡镇干部的形象……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镇干部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干部“走读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即严格岗位责任制,严格考评、考勤和责任制。二是重视和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明白责任、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三是领导机关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生活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安心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