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对外贸易部机关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第十章的收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18
第3版()
专栏:

对外贸易部机关干部学习“联共(布)党史”第十章的收获
中共对外贸易部直属机关委员会学习室
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机关干部对“联共(布)党史”第十章的学习,从四月十九日开始,以两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全章和有关文件的学习计划。学习结束时,除进行了统一的笔试外,理论教员对少数同志进行了口试。干部们通过“联共(布)党史”第十章的学习,有以下几项主要的收获:
一、对于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绝大多数同志经过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学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理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为什么发展重工业是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有的同志只认为重工业对巩固国防和经济独立有帮助,而不知道它对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也有的同志虽然能结论式地列举发展重工业对各方面的意义,但叙述时概念模糊,层次重复,逻辑混乱。经过学习,大家不仅能了解到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而且能从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对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以及重工业对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关系上来认识发展重工业的重大意义。而且,这一次是结合苏联历史来学习工业化的理论的,大家又从听课中获得了一些科学常识(如重工业各部门的作用),因而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具体了。大家反映说:“印象深刻多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同志在总路线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错误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过去有些同志把工业化单纯理解为“工业内部的事”,把资金、粮食、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劳动竞赛等问题孤立地看,而“不能拿一条红线把它们串起来”。学习了“联共(布)党史”第十章和有关文件,才了解上述问题和工业化有必然的联系,从而认识到工业化事业的艰苦复杂,“真不简单”。例如粮食问题,过去有不少同志看作是“偶然现象”,或单纯是“供不应求问题”,现在懂得把它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联在一起了,认识到这是“在小农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赶不上工业发展的表现。这样,就把我国粮食,某些副食品计划购销,农业互助合作等一系列问题都提高到工业化的问题上来认识,使大家深深感到“政府的一切措施既必须,又适时”,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少数同志对粮食计划供应“嫌麻烦”的思想。同时,由于看到我国已遇到的若干问题苏联都发生过,苏联工业化的道路也正是我国要走的道路,所以大家从这一学习中特别体会到学习苏联经验的现实意义。
三、对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四中全会决议的领会。经过四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大家对我国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的状况已开始注意,麻痹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但一般同志认识还不深刻,不具体。甚至某些同志仍存在着一些糊涂思想。经过了这一学习,许多同志了解了苏联当时城乡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以及反对派错误的实质,从苏联的历史经验中对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了革命警惕性,感到我们目前提出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是完全必要的和适时的。他们因此也加深了对四中全会决议的领会。某些同志并检查了自己的糊涂思想。
四、推动了增产节约,并为继续开展工作竞赛打下了思想基础。由于在学习中认识到资金问题是工业化事业中的严重问题,而增产节约则是积累资金的根本方法,因此大家加强了对增产节约的重视,加强了为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思想。如有一部分对生活条件不满的同志,经过了这一学习,看到苏联当年为工业化而艰苦奋斗的情况,情绪就有所改变。也有少数单位联系到改进工作,如土产出口公司业务科提出努力扩大出口;财会科提出精打细算,加速资金周转;储运科提出节省运转费用、改进包装等保证;物价科并提出增产节约的具体计划。这一学习并使大家从理论上系统地弄清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性质和作用,解决了“竞赛没有必要”、“竞赛影响身体”、“竞赛指标没有终止”等思想,批判了锦标主义,认识到“竞赛不是单纯加强劳动强度,而是和发挥群众智慧改进工作相结合的”,认识到“竞赛指标永远根据需要和可能向上发展”。这样就使大家体会到本部第一届党代表大会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工作竞赛的决议的正确,为继续开展竞赛打下了思想基础。
从以上学习收获看,学习“联共(布)党史”第十章和有关文件的作用是显著的。从考试成绩看,一般地说都较好,但这一章的学习也存在着一些缺点,这表现在:
一、不少同志偏重于现成条文、结论的记诵,但对文件的精神理解不够。如有的同志虽然能背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改造,首要的事情是要实现技术改造”,“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是和先进大生产相适应的”,但对它的含义却说不出。
二、部分同志还不能从苏联具体情况出发来说明问题。如有的就答不出:“苏联工业化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有的却按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来回答苏联当时的问题,如说:“把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是经过加工、订货、合营”等。
这些缺点所以产生,除因某些学员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外,不少同志在总路线学习后存在着自满情绪,认为“联共(布)党史”第十章“没有什么可学了”,因而不去认真阅读文件和刻苦钻研也是重要的原因。
从第十章的教学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学过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后,再学“联共(布)党史”第十章,应特别注意克服自满情绪,加强思想领导。学过总路线,虽然对学习“联共(布)党史”第十章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不少的同志有某些自满情绪,他们不认真钻研文件。在讨论时发言虽能说上几句,但多半停留在表面上,从考试答卷情况也看出学的不透。我们虽早经发现这种自满情绪,并曾通报批判,多数支部也进行过批判,但由于我们重视不够,也没有积极研究具体办法来加以克服,以致大多数支部的思想领导工作做得较差,也仅是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令人信服的力量。所以,加强思想领导是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必须细致深入地进行。
二、在学过总路线之后,由于干部们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内容有了一般的理解,因此,讲课必须有重点,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注意从苏联经济建设的历史发展中来讲解理论原理。所谓重点讲解,如在讲发展重工业问题时,就着重讲社会主义改造与技术改造的关系以及重工业与技术改造的关系。讲资金问题着重讲增产节约对积累资金的意义。对一般已熟悉的问题(如发展重工业对巩固国防与经济独立的意义,资金积累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国家资金积累的源泉等),就不须多加分析。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学员情绪分散,还能集中时间把重点问题深入一步,起引导钻研的作用。讲课要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如讲社会主义改造与技术改造的关系,就必须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它们间的关系讲一下。这样做了,同志们反映“很有启发性”,且能帮助深入领会问题。此外,要注意介绍苏联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不要脱离苏联经济建设的历史的发展孤立地讲解理论原理,那样做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不符合的。特别是由于一般干部对苏联当时历史情况很不了解,在学习中经常从假设的情况提出问题,这更需要引导他们结合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历史过程来研究理论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