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重现活力的种植业——斯里兰卡纪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9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重现活力的种植业
——斯里兰卡纪行之三
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景卫
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四季如夏,雨量充沛,适合于发展多种经营。自1994年底以来,由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领导的政府在积极推进民族和解进程的同时,在发展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斯里兰卡的种植业发展较快。驱车离开科伦坡前往郊外,一路上只见椰林婆娑,胶树挺秀,茶园吐翠,菠萝飘香。记者参观了科伦坡郊外的一个椰子种植园,这里椰林成片,果实累累,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种植园主佩里斯先生用鲜椰汁招待记者,并介绍种植园的情况。他说,种植园的所有权属国有。以前,政府对种植园实行国有化管理。1992年,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将种植园的经营权移交私人,以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种植园的发展。现在,种植园大多由每个地区种植园财团经营。地区种植园财团不具体负责种植园的种植和管理。他们把种植园租赁给私营种植公司,由大大小小的私营种植公司来种植和管理。种植园财团只对种植园监督,看是否盈利。对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私营种植公司,种植园财团随时有权中止合同,收回种植园。另外,种植园财团还负责每一个种植园的产品销售工作。种植园财团与国家外贸部门、国有贸易发展金融公司和国家发展银行共同建立产品销售负责机制,通过国内和国外多种渠道,将各种植园的产品及时销往国内和国际市场。
据悉,为了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种植园财团还向国外公司租赁种植园。近几年来,一些印度公司已经参与斯里兰卡的种植园种植和管理。1993年,斯印两国农业部门举行了一次种植园联合工作会议,组成了一个六人委员会,负责研究斯印两国联合开发种植园以及全球销售战略等重大问题。经过不断努力,斯里兰卡的种植业稳步发展。种植园的面积每年增长约5%,茶叶、橡胶、椰子等三大出口型农产品的产量也逐年上升。现在,斯里兰卡的茶叶年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橡胶产量达到12万吨左右,椰子的年产量约30亿个。这三大类出口型农产品每年为国家赚取外汇260多亿斯里兰卡卢比(57斯里兰卡卢比约合1美元)。
斯里兰卡种植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对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大幅度压价,斯里兰卡的农产品出口一度受到严重打击。茶叶、橡胶、椰子等主要种植业产品的出口比重从几年前的75%下降到目前的25%左右,严重影响了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国,种植业在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业产品的出口仍是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因此,库马拉通加夫人领导的政府继续支持种植业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每年通过国有贸易发展金融公司和国家发展银行向种植园贷款数亿卢比,用于苗圃建设,发展再生产,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扶持,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等。由于政府采取了这些措施,斯里兰卡的种植业正在重现活力。(本报新德里电)
(附图片)
虽然形势紧张,科伦坡的年轻人仍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本报记者李景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