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网络新闻势头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9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网络新闻势头猛
顾玉清
新闻媒体,作为全球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正在受到信息化潮流的巨大冲击。为此,世界上一些大的新闻机构已纷纷进入互联网络,并着手开发多媒体新闻,为在未来新闻市场上争得一席生存和发展空间而未雨绸缪。
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将集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的优势于一体,可让用户准确、真实、快捷地获得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世界最新发生事件的报道。现在的互联网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其庞大的通信空间已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新闻版面”。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网上用户约达5000万。由于网址上的新闻吸引力越来越大,所以读者群也在迅速增加。
有关专家预测,新闻媒体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形成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市场。特别是,它作为一个影响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正引起世界各大电子公司、新闻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的广泛重视。为了各自的利益计,抢占互联网和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竞争由此而展开。
迄今为止,由于互联网络使用的语言多为英文,因此美、英等国凭借语言便利捷足先登。美联社、道—琼斯新闻社、路透社以及一些能上网的新闻机构,都已在网络空间传送国际新闻。美国的《纽约时报》、《新闻周刊》,英国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金融时报》等也在网上公开发行。此外,其他国家的1000多家日报同样紧随其后上网在线,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上网新闻不仅使世界各地的读者每天凌晨两点多钟就能调阅当日报纸,而且促进了“新闻报道技巧”的全面改观。比如,美国微全公司(美微软—全国广播有线电视公司)根据人们不同需要,重新设定网址,发送多种语言的“个人新闻”或“新闻专页”。英国《泰晤士报》在网上专设了信息检索、最新新闻、电子游戏和分类广告等。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虽处于试传送阶段,但它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与报刊相比,电台、电视台在这场竞争中有其优势。由于传输技术的更新,新闻播出的图像比过去更清晰,声音更逼真,时效性更强。西方一些新闻机构经过试验,现已能成功利用电话线为用户传送所需要的电视新闻节目。此外,美、日、英等国新闻机构正在全力以赴发展数字电视,并计划在下世纪初投入使用,目的为最终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作准备。
在这种背景下,有沦为“夕阳行业”之忧的报刊,须积极创造条件上网,以便从技术上进一步缩短时间和地域的距离;须从观念上打破常规,扬长避短,加强特色和深度报道。在报道手段上,报刊似将逐步与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融合,因为,走多媒体发展的道路将成为新闻业发展的趋势。
对新闻媒体来说,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们有理由相信,新闻媒体凭其特有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将能从容地面对困难,抓住机遇,并为推动全球信息化向前发展继续呐喊助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