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浙江两年建初中100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
浙江两年建初中100所
一期投入1.5亿元,80%的学校交付使用
本报讯记者谢卫群报道:在浙江省贫困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现实。在过去的两年里,该省实施“扶贫建校工程”,已为老少边穷地区兴建初级中学100所,使6万名孩子的初中教学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浙江省是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可是直到1994年前后,位于浙西浙南的老少边穷山区,每年仍有2万名小学生因为校舍不足无法升入初中学习,一些乡镇小学升初中的比率仅为20%;另外约有4万名初中生处于恶劣的学习环境中。
“兴省必先兴教,治穷必先治愚。”浙江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1994年底,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扶贫建校”工程。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浙江省以省、县、乡政府投入为主,并广泛动员社会捐资办学。省政府出台激励措施,捐资单位可自由选择项目,建成后的学校以捐资单位命名,并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在一期工程中,100多家单位和经济富裕县市共捐资2600多万元,加上省地政府的配套资金,在一年之中就基本筹措了工程建设所需的1.5亿元。到1月底,已有80%的新校舍交付使用,20%的工程即将完工。
扶贫建校工程使贫穷山区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观。国家级贫困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在一期工程中建设了8所学校、23个项目,解决了8000初中学生的就学难问题,过去就读学生在四面通风的木屋里睡地铺,现在随着新校舍的建成都陆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宿舍,睡上了新床铺。
借助扶贫建校工程,各贫困县加紧学校网点调整,提高办学规模效益与质量。武义县集中800多万元建设新的金穗民族中学,将附近8个乡镇的初中合并起来,学校由原来的3个班发展到24个班,提高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而桃溪镇中学在建设新校舍的同时就开始教师培训,加强教学管理。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农村特点,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已划出部分山林和土地作为学生的劳动实习基地,改善学生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