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王梦奎选编的《怎样写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6
第10版(文化)
专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王梦奎选编的《怎样写文章》
王德春
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写文章》,是一部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的论文集。全书共收毛泽东、鲁迅、胡乔木等文章大家的19篇论文,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文字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等6篇指示规定,虽然仅有9万字,却可以说是摭芳聚粹、启迪思维的力作,实实在在地揭示了文字表达能力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读后启迪深刻,受益匪浅。
要把众人的、分散的、零星的文章选编成一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要求社会责任感、渊博的知识和对文章内涵本质的把握,广泛涉猎而后发。《怎样写文章》一书的编者——国务院研究室王梦奎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把视线放在写作领域的大世界,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公认性的文章,达到启迪思维、久行不衰的目的。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虽然文无定法,有无指导和借鉴还是大不一样,有迟速、文野之分的。按照这些文章名家所说的意见去做,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熟能生巧,定会日进有功。”
《怎样写文章》所选文稿,不同于一般理论性、学术性论著,也不是缺乏理论色彩和学术研究的一般通俗读物。它是在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基础上,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写出来的面向社会读者的作品。例如毛泽东在《怎样写文章》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新颖深刻的见解,并引用鲁迅写文章的规则,要求写文章时不能空洞抽象,不能生造东西,不能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等。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指出,创作要得要领,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熟悉的创作环境,知道如何下笔。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胡绳在《漫谈读书、写作及其他》一文中指出,写文章,都要写得简练,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最短的篇幅写出来,把文章中的废话、可以删节的词句、不必要的形容词都省略掉。这些名家论述,读来兴味盎然,并且可以从中体察为文的诀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