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加强民族团结搞好区域自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6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加强民族团结搞好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兴隆
内蒙古自治区五十年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篇章的历史。五十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经历了从愚昧、衰败、落后的中世纪,向人民当家作主、民族昌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跨越。
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蒙古族人民和生活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政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一大批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起来,他们同汉族干部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团结工作,成为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几十年来,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满活力,还在于能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并认真付诸实践。这些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在自治区成立初期,乌兰夫同志就鲜明地提出,千条万条,发展牲畜第一条。正是由于自治区党委把“发展和繁荣内蒙古经济”的任务,实际上摆到了总揽全局的位置,才使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致力于全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才使内蒙古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百业俱兴,经济崛起,大批农畜产品调往区外,支援国家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各级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内蒙古实际,采取并且不断调整完善了一系列符合区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从自治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的奋斗目标,实施了资源转换、科教兴区、人才开发、开放带动、名牌推进等五大战略,并重点抓好“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化工、森工、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并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以此进一步团结了全区各族人民,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各族人民群众也从逐步富裕起来的切身感受中,倍加珍惜民族团结。
五十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其凝聚力来自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深入人心。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坚持不懈地在干部和群众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和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使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以促进民族团结为荣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民族团结之花成为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奇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