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告别勒勒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6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告别勒勒车
李宽民
蓝天、白云、绿草,马背、驼峰、勒勒车。多少年来,内蒙古只是作为一幅风景,遥远地存在于世人的心目中。今天,与草原相依相伴了许多个世纪的勒勒车已经凝固为一页交通史话,成为观光客的怀旧对象和影视拍摄的道具。交通条件的历史巨变使内蒙古变得美丽而不再遥远。
油路修到大草原
自治区成立初期,只有十几条草原自然路,落后的公路交通使内蒙古长期以来深居历史后院。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之后,公路交通状况有了初步改善。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开了草原的大门,内蒙古公路交通得到了迅猛发展,先后建成了呼和浩特至喇嘛湾、锡林浩特至张家口、海拉尔至满洲里、赛汗塔拉至二连浩特等一批资源开发路、口岸路和重要经济通道。与此同时,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修筑县乡村公路,与主干线联路成网,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进程。特别是呼包高速公路的建成标志着内蒙古公路的发展迈入了新纪元。目前,全区公路里程已由1947年的1974公里增加到45744公里,一条条柏油大道通向大漠深处、草原腹地,内蒙古人由此实现了从马背牧歌到日行千里的历史跨越。
汽车开到牧村里
“勒勒车,慢悠悠,三天三夜到包头”,这是对昔日草原行旅无奈的咏叹。自治区成立时,仅有86辆破烂不堪的“万国牌”汽车。随着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运输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现在全区民用汽车已达22.5万辆,且货运汽车正在向大吨位、重型车方向发展,大客车、卧铺车、中巴和出租汽车满足了旅客的不同需求,正在向高档豪华型发展;长途快速直达班车和农牧区夜宿班车的开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进入90年代,深居内陆的内蒙古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一批边境口岸的陆续开通,涉外运输业迅猛发展。到1996年,有14个口岸开通了出入境货物运输,7个一类口岸开通了旅客运输,国际汽车客运班线达到10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今天,公路交通运输承担了全社会客运量的85.1%和货运量的72.3%,已成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老哈河呵长又长
岸上的骏马拖着缰
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
出嫁到了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首母亲思念女儿的歌,歌声表达了对昔日草原道路阻隔,亲情分离的幽怨。今天,油路修到大草原,汽车开到牧村里,远嫁他乡的女儿会通过遍布草原的客运线路笑吟吟地出现在老额吉(蒙语:母亲)的面前,老额吉呢,如果乐意,还可以到更遥远的地方看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