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防汛线上的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20
第3版()
专栏:

战斗在防汛线上的共产党员
紧张的战斗
共产党员罗光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模范战士,他在武汉市的防汛工作中,突出地表现了奋不顾身的高贵品质。七月二十七日,部队冒风雨赶到张公横堤抢修险工,罗光田一直在水里叠了八个钟头的麻包。二十九日,风雨更大了,浪头有一人多高。清早五点钟,罗光田随部队到了中湾堤防上工作。这时,有一段堤身崩垮得很厉害,罗光田第一个跳到水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漏洞。浪头把堤上的麻包冲走了,他就躺在缺口里,阻挡住浪头对缺口的冲击;接着又有三十多个战士纷纷跳下水去,用身体筑成了一道墙,保护着堤防。在用麻包堵塞缺口时,他又坚持先塞别处的缺口,好让其他同志先出水。中午,他只吃了半碗饭就又上了堤,发现塞在缺口里的麻包又被浪头卷走了,他就一个人用芦柴塞住缺口,然后躺在芦柴上,保护着堤身。这样,一直坚持到下午四时多。防汛指挥部运来了砖块,等他又把砖块装在麻包里塞好了缺口以后,已是下午六点钟了。这天,罗光田和大风浪进行了十二个钟头的紧张的战斗,终于使险情没有扩大,保持了堤防安全。他的身体被芦柴树桩磨烂了,骨头也碰伤了,到晚上收工的时候,他浑身都痛,昏倒在路上,被人送回部队来。这一天,他只吃了半碗饭,因为浑身发痛,一夜也没有睡着,第二天,他仍跟大家一起到堤上去了。
守卫着堤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连长共产党员王万仓,是汉口第四防汛指挥部第四段抢险中队队长。这一段的麻阳街口堤防是洪水冲击的集中点之一,守住这一段堤防,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王万仓不管清晨、深夜,警惕地守卫着堤防。每逢风雨之夜,或者水位上涨的时候,他都是亲自去检查堤身。衣服淋透了,拧干了再穿上。
七月二十九日展开了紧张的抢险斗争,在那样的大风雨里,王万仓忘记了自己正患着感冒,跳入齐胸深的水中,迎着大浪堆砌石头,浪头把他打倒了,水淹没了他的头顶,但浪头一过去,他又爬起来继续砌石头。从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他一直浸在水里,经过五小时的搏斗,终于堵住了洪水。抢险之后,王万仓又接受了新的任务:抢修防水墙,从傍晚七时一直坚持到深夜三时。王万仓从防汛斗争,联想到过去的对敌作战,他说:“不怕塞北千里雪,何惧扬子江水寒”,充分表现了人民战士的英雄气概。
爱护防汛器材
共产党员王茂山,是武汉市搬运公司第六搬运站站长。这次在武汉市防汛工作中,他带领搬运工人,担负着从龙王庙到集稼嘴一带的护堤任务。他十分爱护防汛器材。别人在附近丢的一些不用的麻袋,他总是动员本段工人拾起来洗净晒干,以节省国家财产。七月二十二日,在四官殿附近抢险时,他发动群众把别的单位丢在路上的一批破麻袋,拿来用在防汛工程上,节省了四、五百条新麻袋。他还非常注意向工人宣传防汛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加上他自己以身作则,不辞艰苦的工作作风,更加鼓舞和教育了和他一起工作的工人。他在挑土、筑堤、巡逻抢险等方面也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有一次,工人巡查堤防时,发现四官殿附近堤身漏水,王茂山即刻报告了工段的领导,并于当天晚上十一时带领四个工人跳下水去检查险情。这一险地原是一座厕所,里面污水齐胸。他们在里边摸索了三四个小时也没有摸清漏洞在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四时,王茂山自己又下去摸了一个多钟头,仍然没有结果。这时他的两腿已被污泥臭水泡肿了,脚趾也泡烂了,但他又继续和另一个共产党员谭起茂跳进污水里去寻找漏洞。在一个水深的地方,他们的脚滑进了烂泥坑,污水漫过了他们的头顶。他们爬出来后,继续寻找漏洞。最后他们终于摸清了漏洞。王茂山出来以后,凭着记忆立刻绘了一张图样交给防汛段上。防汛段根据这个图样,研究出了抢险的办法,使大堤转危为安。
紧密地团结群众
袁秀珍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共产党员,是武汉市惠济区合作乡乡长。这次防汛中,她担任了汉口第一防汛指挥部合作段副段长,并兼抢险大队队长。
在防汛期间,袁秀珍要经常耐心地动员民工二百到五百人上堤。因为堤防上所需民工数量不一,曾引起某些民工的不满。袁秀珍便向她们进行说服解释。袁秀珍非常关心民工的生活和要求,因而民工有了意见都愿意向袁秀珍提出来。
袁秀珍在防汛工作中,充分表现了友爱合作的精神,当合作段防汛组织机构建立后,她就主动地将本乡情况介绍给新来的干部,让大家很快地熟悉了情况,迅速地开展了工作。她经常对群众说:
“人家到我们这里来做防汛工作,我们当地的人应该尽力帮助,才能一起搞好防汛工作。”晚上抢险没有灯,她就主动跑到惠济区合作社借了十八斤煤油,做成火炬,解决了照明问题。为了摸清险情隐患,工段领导上需要召开“老农座谈会”,袁秀珍亲自串连了十个老农民,开了两次“老农座谈会”。老农对堤身的历史、堤身的弱点、重点险区及如何抢救等问题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和建议。这两次会议对工段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大帮助。
在防汛斗争中,袁秀珍表现了不顾自己、不避艰苦的高贵品质。六月二十五日,禁口抽水机站有险工,她在风雨中坚持了一天一夜完成了抢险任务。从七月八日到七月十一日是筑堤和护堤最紧急的时候,袁秀珍不顾风雨和黑夜,在堤上跑来跑去领着大家干活,一连四天四夜没有睡觉。七月二十一日袁秀珍病了。第二天她的病还没有全好,就又到工地去工作了。她说:“一点小病不要紧”。她这种忘我的工作表现,教育了很多干部和群众。
忘我地抢险
乐金元是中南第二工程公司的建筑工人,青年团员。他在武汉市防汛斗争中参加了抢险队潜水组工作,表现了英勇、顽强、忘我的优良品质,现已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
七月二十七日那天,长江水位很高,暴风骤雨,巨浪翻腾,凶猛地冲击着堤防。护堤用的麻包和石头都被大浪冲开了,如果不马上抢修,水就会把堤防的裂缝、洞口冲大,灌到堤内来。这时乐金元和潜水组的同志们毫不踌躇地跳进水里去抢险。他们在水中不断被大浪打倒,被暴风雨打得睁不开眼,这时乐金元发现水下有个麻包口被冲开了,石头也不见了,洞口已露在外面。他赶紧把麻包口扎好,又和另外一个同志抬了一块一百多斤重的大石头去压麻包,一个大浪打过来,把那个同志打倒了,大石头滚下去压着了乐金元的手指。当时乐金元觉得有点疼,但为了赶快把麻包压住,就没有去管它,继续搬石头。在他旁边的一个同志看见了,连忙喊起来:“乐金元,你的手指头压断了!”乐金元举起手来一看,中指前面的一节压断了,但还没有掉下来,露出一圈白骨头,鲜血直流。旁边的同志都吓呆了。这时洞口被浪冲的更大了,水直往里流,乐金元想:就是指头断一节也没关系,很多人指头断了还不是一样干活,志愿军为了保卫祖国,连生命都可以牺牲,我这点小伤算什么。他对同志们说:“不要紧,没关系!”接着又去搬石头压麻包、堵洞口。副队长叶敦福要扶他到医疗站去,乐金元坚持着要把麻包压好后才跟他去。叶敦福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问乐金元:“疼不疼?”乐金元感到很疼,怕说出来了大家心里难受,他就说:“有点疼!”在医务所进行手术时,乐金元还是想着堤防上的险情,他对同志们说:“我不疼,你们快去抢险吧!少一个指头算什么,只要武汉能保住!”
乐金元在工棚里休息的三天中,就不断要求干些轻便活,组织上没有批准。其实那两天他的臂膀已经肿得很高了,伤口有时还流血,夜晚疼得连觉都睡不着。乐金元怕同志们知道了要影响工作,就忍着疼不说。七月三十一日,组织上送乐金元进医院,他在医院里想起了过去给地主砍柴受了伤没人管的情形,又想到现在党和同志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党和同志们的关怀。他在医院休息了五六天再也耐不住了,便跑回堤上要求分配他工作。组织上因为他的伤没好,叫他回医院,他坚决不愿意回去,自动参加了巡堤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