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共建文明家园——天津建设社区环境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2
第1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树新风④

  共建文明家园
——天津建设社区环境纪实
新华社记者刘庆禄张建新
时逢暑期,天津城的街头多了一道风景:星星火炬旗帜下,少先队员们清扫绿地,擦洗护栏……和这道风景一样动人的,是天津百万少年儿童参加“暑期文明大行动”提出的口号:“弯弯腰,用双手托起一个美丽的环境。”
置身于这座被誉为渤海明珠的都市,一个个清新有序的小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楼院,让人感到处处荡漾着文明的新风。
近年来,天津市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整顿社区环境和秩序,开展了以绿、亮、净、美、优为目标的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活动;以道德风尚好、环境卫生好、社会秩序好、服务质量好为内容的创建文明城区、文明街道、文明居委会的竞赛达标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住小区、爱小区、建小区、管小区”活动。去年以来,天津市在广泛推广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加大了对居民小区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整顿社区环境和秩序成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红桥区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文明示范活动,游园的时候孩子们都多带一个塑料袋,专门捡些果皮纸屑带出公园。据统计,在天津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争做文明先锋活动,涌现出了10多万支护绿队、交通安全队、文明示范宣传队。
在劝业场恒和西里,一天,从一幢临街楼房六楼的窗口扔出了一个废纸包,正从这里经过的石大娘见了,把它捡起来,爬到楼上找到了这家人。虽然石大娘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但她义务承担了社区卫生员的职责。如今,有数万名退休职工和石大娘一样,主动担任了楼长、卫生员、安全员等职务。这些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八品官”的老人,成为整顿社区环境和秩序的主力。
1988年金仰山大爷退休后,多次拒绝几个单位的高薪聘请,操起了一份受累不拿钱的营生——清扫所住简易楼楼道。每天清晨,金大爷扫楼道,擦楼梯,刷护栏,从一楼到五楼,每天乐此不疲。几年来,他用坏的笤帚就有40多把、拖布30多个。
自从金大爷当了楼里的义务“卫生官”,众邻里成为受益者。楼道的变化使居民们感到,整顿小区秩序净化了环境,方便了生活,是让群众得实惠的大好事。终于有一天,大家拿起了工具,他们说:“楼道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义务打扫,不能只让金大爷一个人干。”
连续三年,天津市在各个居民小区广泛展开了一场“楼道革命”。从让自家门净起来,到人人动手建设美丽的家园,“楼道革命”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以前,每逢居委会干部动员清整楼道,打扫卫生,都有人不理解,个别人甚至故意把楼道弄脏。而现在,居民们都把保持楼道和小区清洁当做自己家的事。
“让楼道灯亮起来,把居民心连起来”,写在天津河西街道宣传栏上的这条标语已不是空洞的口号。以前,天津市10万多个居民住宅楼中,楼道公用照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仅有30%,大多数楼道到了夜晚黑灯瞎火,居民出入十分不便。4月初,河西区开展了“让楼道灯亮起来”活动。他们本着“街道补一点,居民掏一点”的原则,筹集资金,为居民楼道安装即时节能灯。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区15400多个居民住宅楼,95%的楼道公用灯夜晚亮了起来。
“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自1986年以来,天津市的各个街道、居委会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推动广大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万辛庄街胡向阳老人和他的妻子,是一对出名的文艺老人。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家庭曲艺大赛,自编自演的节目说的都是邻里之间发生的故事,打动了左邻右舍。如今,社区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邻里互助蔚然成风,成为社区文艺节目编不完、唱不够的素材。
(据新华社天津7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